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影片《虎兄虎弟》讲述了两只双胞胎老虎的故事。导演以一种人性人情的关照角度赋予了动物以情感的厚度,相对于动物世界的温馨浪漫,人的世界却充满了丑恶、冷酷和残忍。老虎由被损害的对象最终成为幸免遇难者,成就拯救神话的却是来自异域的他者/白人。故事的发生地在印度支那——法国曾经的殖民地,法国人一直对印度支那情有独钟,那是一处失落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份没有结局的情感投射。

  • 标签: 反思 拯救 镜像
  • 简介:在历史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皇帝因一喜或者一怒,某个官员就会连升几级或被推出午门斩首。其实古代加官、量刑,都有明确的规定。朝廷要给某人加官进爵,有很严格的考察审批手续,而且还有行文严格规范的任命书(一般称作“告身”)。比如唐朝之时,对在京城的高官颁发任命书时,还有一个隆重的仪式,这仪式就是史书中所说的“临轩册命”。在这仪式(即“册命礼”)中,有专职官员给新任命者颁发任命书,还有专职官员宣读任命书。

  • 标签: 任命书 文本 唐代 审批手续 私人收藏 文体活动
  • 简介:记得很早的时候读过沈从文先生写给妻子的《湘行书简》,其中有一封信中说:“路上看到个帖子很有趣:因走失贤媳一枚,年十三岁,名日金翠,短脸大口,一齿凸出。若有人找回,赏光洋二元,大树为证,决不吃言我一个字不改写下来给你瞧瞧,这人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

  • 标签: 小规模 文本 沈从文
  • 简介:采用长时段的史学方法,从武术比试的角度论述了武术的身体叙事。研究发现,武术比试观念的演进以古代“身体暴力”的感性默许——近代“身体暴力”的规训克制——现代“身体暴力”的理性否定为基轴,以武术的社会化进程为暗线,在此基础上不仅揭示了武术由传统领域(如军队、门户)到公共领域(大众)的转型历程,由野蛮到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充分说明武术比试文化是社会伦理观念的参照。

  • 标签: 武术比试 身体暴力 身体叙事
  • 简介:通过对3部由中国学者主编的《体育史》进行分析,借鉴“全球史”与“区域史”等体育史学理论,归纳了当代中国体育史叙事的转向路径:由国别型“区域体育史”的书写,到时序型“全球体育史”的萌芽,再到专题型“全球体育史”的成熟。作为叙事策略,“全球体育史”与“区域体育史”在展现人类悠久的体育传统与丰富的地方特色领域各有长短,应相互借鉴。优秀的体育史叙事,应成功协调叙事中的“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中国的“全球体育史”应体现中国话语风格,再现中国体育对于形成世界体育多元传统及全球体育交往的独特历史贡献。

  • 标签: 体育史 区域体育史 全球体育史 体育史叙事 中国
  • 简介:通过文献法、逻辑法、多重证据法对记载“击壤”词汇的历史文本和现存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历史文本中“击壤”存在“游戏的击壤”和“音乐的击壤”两种形式,“击壤”游戏的起源与音乐文化有关,对“击壤”游戏进行研究时应避免同名文本的误区。

  • 标签: 击壤 击节 文献文本 多重证据
  • 简介:纲要为作者组集思路,它经由题目引申而来。FIP专题邮展专项评审规则有:“纲要界定了展品的结构以及它的‘节’,并涵盖与题目有关的所有方面。”编组过专题展品的作者,许多人常有这样的体会,比起收集素材和制作,写纲要经常使人头疼。

  • 标签: FIP 展品 界定 结构 叙事学 集邮
  • 简介:通过分析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对"业余选手为什么要跑马拉松"进行归因,以深化对马拉松这一项目以及对现代体育的功能、价值的理解。研究认为,业余选手之所以要跑马拉松,不能仅从简单易行、科技助力、媒体宣传、政企推广等外在方面去理解,马拉松项目特性及其带给参与者的独特体验才是根本原因,具体来讲,马拉松是体育精神的象征,是权力意志的体现,能够带给参与者以心理慰藉。现代体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人体验自主与潜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标签: 村上春树 马拉松 体育精神 权力意志 体育价值
  • 简介:采用实地考察法对布依族“刷把舞”在福泉三中的改编成“刷把操”进行传承的过程进行了叙述。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这种改编行为进行了反思,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改编实践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充当了完全的角色,这种角色行为会导致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性的失落而不能令其体育属性和其它体育项目相对具有比较性优势,进而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的传承难以持续。

  • 标签: 民族体育 刷把舞 刷把操 传承 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