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1956-1957年在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M1052号墓中出土了一面凹形铜镜,长期以来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田野考古报告《上村岭虢国墓地》认为它属于弧面形器.本人经过对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研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它属于阳燧.

  • 标签: 虢太子墓 铜弧面形器 阳燧
  • 简介:“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于6月26日至6月30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37个省、市、自治区的147支代表队共同参与“产品部件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注塑模具CAD设计与主要零件加工,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机器人”四个竞赛项目的角逐。

  • 标签: 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 总决赛 零件加工 CAD设计 数控编程
  • 简介:铜元素是作物生长与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其又属难降解的重金属元素,可导致环境污染,研究铜元素在土壤中的分布对于汉江流域水源区的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网格法进行野外采样,在汉江中游余姐河小流域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共计采样点205个,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试验测定土壤0-60cm的铜元素含量。通过地统计学研究方法以及储量估算公式,对不同土层深度下的土壤有效含量进行空间变异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效含量呈现降低趋势,3个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效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0cm(H1)、20-40cm(H2)和40-60cm(H3)土壤有效含量均值分别为1.69、1.27和0.97mg/kg。2.土壤有效拟合最优模型在三个土层下均为高斯模型,且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空间分布呈现斑块分布格局。3.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单位面积土壤有效的含量表现为草地〉梯田〉农地〉林地,分别为0.306g/m^2、0.295g/m^2、0.320g/m^2和0.328g/m^2,研究区0-60cm土壤有效储量为130.97kg。

  • 标签: 汉江 土壤铜 土地利用 高斯模型
  • 简介:合成了N-(3-氨基丙基)苄胺-丹皮酚配合物并进行表征,用电子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洛美沙星以及DNA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三者之间相互的作用方式,发现该配合物与DNA以及洛美沙星-DNA复合物之间很容易发生插入作用。

  • 标签: 铜配合物 小牛胸腺DNA 洛美沙星 光谱法
  • 简介:对用双乙醛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时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发现只要严格地控制操作过程中的溶液pH、显色温度和时间、冷却温度,并且在配置缓冲溶液时一定要调制pH值到9,在检测时就会收到准确度精密度都较好的测定结果.

  • 标签: 分光光度法 影响因素 准确度
  • 简介:利用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六氮杂配合物修饰的金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隧道扫描显微镜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计算了该电极电子转移系数为0.42,标准速率常数为38S^-1。该电极可以有效地催化氧化多巴胺,当抗坏血酸浓度为1-5mmol/L时,可用于多巴胺的分析测定,检测限低至1.8×10^-8mol/L。

  • 标签: 六氮杂铜修饰金电极 多巴胺分析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