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选择性半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切除术32例,分别采用选择性半血流阻断法(se-lectivehemihepaticvascularexclusion,SHVE)20例和全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12例,比较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半血流阻断法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方面与Pringle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ing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SHV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术后1、3、5、7天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明显低于Pringle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半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残肝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血流阻断方法。

  • 标签: 肝癌 肝切除术 血流阻断 PRINGLE法
  • 简介:细胞凋亡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生理性死亡方式,对生物机体的正常发育及自身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的失控可以引起生物体平衡失调,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细胞凋亡的过程非常复杂,caspase家族对细胞的调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 标签: CASPASE 细胞凋亡 激活 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教师脂肪患病状况、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对1600名教师进行身体检查,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血糖、血脂、检测肝功能及B超检查,研究脂肪患病状况。结果:脂肪患病率为14.63%.性别、年龄对脂肪患病率无明显影响,15.38%脂肪患者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占23.98%。肥胖、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脂肪危险因素。结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校教师脂肪患病率升高,须加强脂肪的监测与防治,降低其患病率。

  • 标签: 健康检查 教师 脂肪肝 患病率
  • 简介:神经干细胞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尽管大部分研究仍处在动物模型和实验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应用于临床。本文对有关神经干细胞的特性,来源,培养与纯化,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究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并总结其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60例性脑病病人的临床信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疾病诱发因素,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0例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分别为:感染17例(28.33%),高蛋白饮食16例(26.67%),消化道出血13例(21.67%),电解质紊乱7例(11.66%),便秘4例(6.66%),另外有3例(5.00%)病人是由于其他诱因引发该病。通过积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33例(55.00%)病人显效,有22例(36.67%)病人有效,另外只有5例(8.33%)病人无效,其疾病治疗及护理有效率高达91.67%。结论针对性脑病的诱因进行尽早、有效的护理干预,去除诱因,能够改善预后,延缓疾病的进程,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肝性脑病 诱因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分析1380例中老年人脂肪与体重指数(BMI)、平均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吸烟、饮酒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肥胖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380例中老年正常体形(BMI〈28kg/m^2)与肥胖者(BMI〉128kg/m^2)脂肪患病率(分别为0.09%和28.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脂肪的患病率与高甘油三脂血症呈显著上相关(OR=3.398,P〈0.01)。与高胆固醇血症呈正相关(OR=1.579,P〈0.05)。在肥胖和脂肪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析中,脂肪组中冠心病危险因素除高血压外。OR值均高于肥胖组。结论:中老年人群中,脂肪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脂肪肝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甘草的有效成分甘草多糖(GlycyrrhizaPolysaccharide)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给胃灌甘草多糖14d,测定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IL-2、TNF—α含量,观察甘草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甘草多糖对DTH反应有-定的增强作用,能升高血中IL-2、TNF-α含量;结论:甘草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甘草多糖 细胞免疫功能 DTH 细胞因子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类干细胞。MSC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一部分,构成了造血微环境的主要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MSC与造血作用的关系及其机理,在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临床应用
  • 简介:综述了我国瓜类细胞工程,包括组织、器官、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突变体筛选、转基因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认为应建立和完善各种瓜类,特别是我国特产瓜类的离体培养体系,加强瓜类细胞工程及其实用化研究,如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研究、瓜类小孢子培养及未受精子房培养研究等,以创造优异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服务于瓜类育种实践.

  • 标签: 瓜类 细胞工程 育种
  • 简介:以海洋单细胞微藻亚心型扁藻为材料,对海水水样中活体单细胞微藻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样品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探索。选用2.5%的戊二醛固定液和1%的锇酸固定液对样品进行双固定的技术;先酒精后丙酮按浓度梯度顺次进行脱水;再用Epon812环氧树脂作为包埋剂进行包埋;最后经过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后将切片用透射电镜进行亚显微结构的形态观察。采用本方法进行水样中活体样品的电镜制片,拍得清晰度较高的电镜照片,并通过照片对水样中运动细胞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透射电镜 样品制备 扁藻 海洋微藻 亚显微结构
  • 简介: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PCD)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植物的一些生命现象与PCD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发育及植物对外界的适应性都与PCD有直接的关系,等等.PCD的发生伴随着各种生理、生化、细胞形态和遗传现象的发生.本文对植物PCD发生的基因调控,信号传导及检测技术作简要综述.

  • 标签: 细胞程序性死亡 植物 基因调控 信号传导 检测技术
  • 简介:重症肌无力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将辅助性T细胞分为Th1和Th2细胞两个亚类,Th1分泌IFN-γ、IL-2为主,参与细胞免疫;Th2分泌IL-4、IL-5、IL-6、IL-10等,参与体液免疫.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细胞因子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思密达和清利胆口服液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我中心门诊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患儿198例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思密达组、思密达加清利胆口服液联合治疗组(以下简称联合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前后经皮测胆红素值,结果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思密达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
  • 简介:目的比较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早期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早期性脑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个性化优质护理的优质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复发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优质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7%(38/41)、87.5%(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优质组住院期间性脑病复发率(4.87%,2/41)明显低于对照组(12.5%,5/40,P〈0.05),且优质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期性脑病患者中开展个体化的优质护理,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性脑病复发,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使得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整体提升。

  • 标签: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肝性脑病
  • 简介:糖尿病肾病病因极其复杂,机制未明,目前也无特效治疗方法,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因其后期的肾小球硬化,往往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关于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极其密切。该文就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以及白细胞介素-6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研究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铬离子对泥鳅(Misgurnusanguilliaudatus)的血红细胞核异常的诱导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铬离子对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的诱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起核质外凸和核质内凹.多数试验组的核异常率高于对照组,显示铬离子对泥鳅红细胞的核异常具诱导作用.各试验组中泥鳅红细胞的核异常率呈一定的波动,在各时间段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异常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不同浓度的试验组诱导作用差异较大.

  • 标签: 铬离子 泥鳅 红细胞核 核异常 诱导作用 水体污染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体外条件下,口服左旋咪唑对鲫鱼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对鲫鱼单独口服左旋咪唑(LMS)和口服添加了LMS的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FKC)对鲫鱼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无论单独品服LMS,还是与PKC结合口服LMS均能明显地促进供试鱼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而且,在有免疫原作用下,鲫鱼血液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比单独使用LMS时有显著提高.

  • 标签: 左旋咪唑 鲫鱼 吞噬细胞 吞噬活性
  • 简介: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对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Hela细胞,测定细胞生长曲线,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和钙离子浓度高低,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雷公藤红素处理Hela细胞前后细胞膜形貌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雷公藤红素能够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8μg/mL;随着雷公藤红素浓度上升,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逐渐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下降,钙离子水平逐渐升高,2.5μg/mL雷公藤红素可使细胞的凋亡率达到83%;对细胞周期进行检测表明,雷公藤红素诱导细胞凋亡主要是使细胞阻滞在S期,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骨架和细胞核进行检测,雷公藤红素显著破坏细胞骨架,细胞核发生皱缩和断裂从而诱导细胞凋亡,AFM结果可以看到雷公藤红素使细胞膜发生皱缩、膜表面粒径变大从而影响细胞膜电位和钙离子稳定。结论:雷公藤红素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与细胞内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以及钙离子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活性氧(ROS) HELA细胞 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紫杉醇是一个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的对多种癌症都具有较好疗效的天然药物。本文就近几年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的尝试性研究和新的报道作了概述。

  • 标签: 紫杉醇 细胞培养 红豆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