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伦理学视角观察,共享理念具有深刻的伦理内涵。共享理念可以按照社会领域划分为不同类别,经济共享是其中之一。中西伦理思想特别是经济伦理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都对经济共享作了论说,这对人们进一步思考经济共享极有价值。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经济共享是一个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分配意义上的范畴,是指人们共享经济领域得到道德和法律认可的财富、权利、机会等,是人们之间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一种经济伦理关系。经济共享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伦理价值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达成经济共享,必须采取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坚持依规公平分享、消除贫困、扶持弱势群体并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措施。

  • 标签: 经济共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伦理
  • 简介:从三个方面探讨经济伦理的张力思想,首先探寻了经济伦理张力思想的起源;其次根据经济伦理的逻辑关系,将经济伦理张力的思想划分为四种类型:经济中心论、道德中心论、经济内生论与外在经济论.最后,在关于物的人格化及人的对象化原理的基础上,阐释了经济伦理张力的辩证特征.

  • 标签: 经济 伦理 张力思想
  • 简介:福山敏锐地觉察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堕落问题,对道德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主张社会资本和信任的重建.他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对策缺乏系统的具体安排,存在道德一元论倾向,将自由主义民主作为历史终结的看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经济发展 道德建设 社会资本 信任
  • 简介:马克斯·韦伯认为,西欧新教伦理经济伦理是资本主义理性经济行为内在冲动力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注重人的现代伦理精神和伦理意识的培养。

  • 标签: 马克斯·韦伯 经济伦理 新教伦理 市场经济
  • 简介:底线伦理是一种强调基本义务的普遍主义伦理,不同于精英主义的传统伦理,它基于人性的有限性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从而在行为要求、价值目标、人的本质预设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改变。现代社会重提底线伦理既有历史的审视,更有现实的关照。一方面传统伦理的生存条件和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更加凸显加强传统伦理现代性转化的必要性。而实现这一转化有赖于为己之学向人人之学、私德向公德、圣人人格向公民人格的转变。

  • 标签: 底线伦理 传统伦理 转化 公民人格
  • 简介:算法伦理是以算法后果的不可预测性和算法的价值负荷为其理论前提,以尊重性、安全性、预防性、透明性和友好性为其基本准则;以培养设计主体的道德想象力和遵循价值敏感性设计思想为其实现进路。

  • 标签: 算法 算法伦理 基本准则 实现进路
  • 简介:通过对著作中的“天职”观对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及新教伦理观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关系的阐述,揭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系的实质;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德才兼备”的教师职业伦理观。

  • 标签: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精神 市场经济 教师职业 伦理观
  • 简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和改变利益格局的关键环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分配制度中的核心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而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 标签: 公平 效率 伦理透析
  • 简介:为促进伦理学的原理研究,湖北省伦理学会、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于2017年11月25日在武汉举办了"以《人本伦理学》为线索的理论伦理学研讨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医学院、南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山东大学、延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 标签: 理论伦理学 人本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综述
  • 简介:摘要左翼作家吴组缃的《樊家铺》,揭示了农村经济调敝下的不正常的人伦关系,作者入木三分地准确描写了一个陷于爱欲与伦理矛盾冲突中的贫苦妇人,她心胸狭窄,个性褊急,为人苛薄,不知体谅家人,甚至亲生母亲。她是一个寡情薄义的痴情者,在她的情感世界里存在这样奇异的极端。文章包涵了阶级视角、伦理视角、人性视角,本文试从爱欲和伦理的冲突切入,分析女主人公线子嫂的弑母行为.。

  • 标签: 爱欲 伦理 冲突
  • 简介:从GDP崇拜到GNH追求,明确了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的幸福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文章从伦理学视角对这一转变进行了深刺的反思,认为GDP崇拜是物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忽视了人的价值,而GNH追求才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GDP GNH 人本主义
  • 简介:托马斯的伦理思想在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世纪,托马斯的伦理思想既起着使宗教伦理世俗化,世俗伦理宗教化的作用;同时又起着使伦理学由德性伦理学向规范伦理学转化的中介作用.托马斯完成这两种转化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他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与希伯来神学律法思想结合起来的做法上.而基督教的"十诫"则是他建构宗教规范伦理学的根基.

  • 标签: 托马斯 世俗伦理 宗教伦理 德性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十诫”
  • 简介:“逻各斯中心主义”是一种同质化与封闭化的体系伦理,它同时存在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中,因此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要打破其体系化制约,并在使其保持差异与开放形态的同时为后现代社会下的伦理形态进行奠基;换言之,内蕴于“逻各斯中心主义”之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破产告诉我们应该从“三分”的视野去考察后现代社会下的伦理形态:即应该注意存在于“价值伦理”、“体系伦理”与“现实伦理”之间的复杂与动态关系,这应是理解“逻各斯中心主义”之解构的意义所在。

  • 标签: 伦理学 逻各斯 逻各斯中心主义 关系性逻各斯
  • 简介: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基本的标准或价值就是基本的伦理原则,由此构成我们评价在有关领域(包括脑死亡)伦理问题上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的伦理框架,这些基本伦理原则就是:无伤、有利、尊重和公正.脑死亡的实质伦理问题在于脑死首先是个科学、医学问题,即脑死是不是就是人死,伦理问题则是人们应不应该接受脑死概念和为什么要放弃死亡的传统心脏概念.脑死亡的程序伦理问题在于落实脑死概念时,如何制订相应的程序来促进有关各方的利益,防止被人利用来伤害人们.

  • 标签: 脑死亡 实质伦理 程序伦理
  • 简介:伦理学对象可以归结为四大范畴:“价值”、“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价值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的需要——及其经过意识的各种转化形态,如欲望、兴趣、目的等等——的效用。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 标签: 主体需要 客体效用 道德善
  • 简介: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是一则关于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的寓言,展示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培尔的“白日梦”是其兽性因子的表达与彰显,培尔的“出行”是对伦理责任的逃逸和规避,是其理性意志处于蒙昧状态、非理性意志肆意膨胀的体现;培尔的“归家”是其理性意识得到提升,克服非理性意志,摆脱兽性因子,向人性因子靠拢的选择,最终成为与兽相区别的、伦理的存在。本文紧扣“白日梦”“出行…‘归家”三条伦理主线,通过逐一解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若干伦理结,来试图剖析易卜生蕴含在作品深处的道德旨趣:在受到道德指引、遵守道德准则的情况下,人的理性意志就会增强,人性因子得以彰显,人会成为一种伦理的存在;如果缺乏伦理意识,违背道德准则,缺乏道德指引,人的非理性意志就会占据上风,兽性因子就会失控,人就会误入歧途,实施伦理犯罪,引发伦理混乱。

  • 标签: 易卜生 《培尔·金特》 文学伦理学 理性意识 自我
  • 简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主体,译者必须遵守一些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译者应该具备诚信、责任、规范和正义等伦理规范,树立正确的翻译荣辱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的骆贤凤专著《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就是一部翻译伦理研究的力作。

  • 标签: 《后现代语境下的翻译伦理研究》 翻译伦理 骆贤凤
  • 简介: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和应用及其全球的友展趋势,都深刻地改变着全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其中包括道德价值观和道德生活方式。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是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脑网络技术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日益全球性广泛的应用,又一次

  • 标签: 网络 伦理道德 知识产权 法制建设
  • 简介:易卜生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在中国,易卜生对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的影响仅次于莎士比亚。就中国话剧和现代文学而言,由于易卜生戏剧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易卜生 现实主义戏剧 重读 莎士比亚 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