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独占了在中国大连地区的利益,对大连暨"关东州"实施了有计划的殖民统治。日本殖民当局在沙俄所建"达里尼"(大连)的基础之上,对大连市重新进行了行政区划划分和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显著增加,经济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其中"满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看到,日本殖民时期的大连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倾销日本商品,以及旨在为侵略中国全境和发动大东亚战争等目的分不开的。

  • 标签: 大连 日本殖民统治 行政区划 城市规划 经济建设
  • 简介:自后殖民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很多西方经典名著被重新解读。文章用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黑人桑宝》进行分析,发现文本中潜藏的文化殖民思想,被改写的东方文化及在西方语言、文化渗透之下东方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 标签: 后殖民主义 文化殖民 身份认同
  • 简介:“扬州是徽商殖民地”出于民国陈去病的《五石脂》一文:“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明清时期,扬州由盐业而盛,扬州是两淮盐业营运中心,是扬州最为繁华的时期。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乾、嘉,两淮盐商以徽商为主体。依据《扬州画舫录》一书的记栽,徽州人在扬州经商的就有马、鲍、郑、巴、江、黄、吴、徐、程9个家族、81人,且都是著名的商人。

  • 标签: 《扬州画舫录》 殖民地 徽商 明清时期 盐业 盐商
  • 简介:弗兰纳里·奂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是奥康纳最受推崇的短篇小说之一,自发表以来就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作品暴力救赎的宗教主题、荒诞的艺术特色已成为评论家的热点话题。而作品中人物所展现的种族和文化优越感,“另类”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以及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对话”的失衡却被人们忽视。论文以后殖民批评理论为指导,深入文本,分析人物,从而挖掘该作品所折射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好人难寻》 后殖民 种族
  • 简介: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列强殖民掠夺对中国近代化的拖累,在经济领域集中表现为对早期工业化的影响,包括演进的长期性、结构的失衡性和企业的脆弱性.

  • 标签: 殖民掠夺 工业化 影响
  • 简介:《蝴蝶君》呈现的是不对称的话语权,其主人公加利马尔的话语权被一个有着女气的东方男性宋丽玲所剥夺。西方对东方单一角度的误读与宋丽玲对东西方的深思是不对称的。《蝴蝶夫人》中爱情的单线性模式与《蝴蝶君》中爱情的多线性模式是不对称的。

  • 标签: 《蝴蝶君》 不对称 话语权 刻板印象 爱情
  • 简介:《鬼子来了》可以说是对大陆以往此类影片中抗战大叙事的一次反叛,但却另辟蹊径,表现出了当时的另一种现实与人生,即在沦陷区的所谓“顺民”的情感与记忆。这一点恰与台湾电影《多桑》有异曲同工之趣,《多桑》亦是表达了台湾当地的“顺民”对于日本殖民的情感与记忆。

  • 标签: 抗战叙事 殖民记忆 英雄形象
  • 简介:从后殖民主义角度看来,王安忆小说《香港的情与爱》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香蕉人”老魏的东方主义下的“寻根”,“他者”的“他者”逢佳在殖民主义下的“出走”以及“寻根”与“出走”的较量,即二元对立的中和与对话.

  • 标签: 香港 东方主义 寻根 他者
  • 简介:《北迁季节》被视为当代阿拉伯文学作品的“一朵奇葩”,萨利赫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充满时空变幻的迁徙之图,文中的人物身份也呈现了有“破”有“立”的动态特点.该篇试图分析小说中人物所体现的三种类型的身份寻求:抵制性的“立”,模仿性的由“破”到“立“,以及策略性的由“立”到“破”.文化身份不是固定封闭的,而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正是“破”和“立”之间的互动式协商才为夹缝中的人物创造了“间质空间”的身份意义.

  • 标签: 《北迁季节》 身份 破和立 动态 间质空间
  • 简介:殖民女性主义将性别的视角渗入民族议题的讨论中,使我们能够在民族、国家、阶级和性别的动态关系中讨论关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问题,这是一种有益的理论跨界,并使我们对国/族主义的某些论述保持清晰的批判,其讨论共分为三个方面:公私话语的设置导致了女性身份的暧昧不明;置身于性别利益之上的国/族话语对女性的暴力;为抵抗西方殖民或争夺对女性的控制而提倡某种落后的传统等等.

  • 标签: 后殖民女性主义 性别 民族 传统文化 公私话语
  • 简介: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的近十年,中国处于近代史上极其黑暗的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侵略野心日甚一日,他们各自扶植封建反动军阀,以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使中国在政治上陷于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在经济上,由于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原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国经济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落后的农业经

  • 标签: 军阀割据 军阀混战 社会经济基础 留日学生 日本侵略者 社会主义研究会
  • 简介: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婺源县令唐积《婺源砚图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者。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歙砚石的主要产地在婺源县龙尾山。由此可知,歙砚砚石发现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稍后,歙砚即名闻天下。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840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臻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歙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官,并令其招徒传艺。

  • 标签: 歙砚 婺源县 砚石 色泽 歙石
  • 简介:康拉德文化身份的混杂性和他的多元文化经历共同造就了其作品后殖民书写的矛盾性。以《黑暗的心》为例,该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混杂性揭示了殖民主义的虚伪性,同时反映了康拉德对殖民主义的矛盾态度以及西方话语对东方"他者"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黑暗的心》所表征的殖民话语的含混性揭示了殖民地历史的复杂性,殖民者和被殖民者既共谋又对抗的复杂关系消解了殖民权威;库尔兹的人生悲剧映射出殖民主义与生俱来的矛盾;"模拟"本来是殖民统治的策略,但最后却成为被殖民者反抗殖民压迫的有力武器。

  • 标签: 《黑暗的心》 霍米·巴巴 混杂 含混 模拟
  • 简介:明代中叶以后至清道光年间300余年,是徽商最为鼎盛的时期。无论经商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商业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并有一谚语:“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就是说人到十三四岁,就要外出当学徒做生意。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

  • 标签: 徽商 活动范围 商业资本 徽州 行业 经营
  • 简介:“悲愤”是柳宗元贬滴时期的主要心态。柳宗元为摆脱此心态曾积极实行自救——纵情山水、遁入虚无并致力学术。但是,由于他无法放弃“兼济天下”的抱负,这种自救的努力最终失败了。

  • 标签: 柳宗元 贬谪时期 山水游记 政治主张 探析 知识分子
  • 简介:明清时期徽州府杂税征收的变化如下:明初杂税由税课局征收,税额比元代减轻.明中叶杂税"派于里甲办纳",背离了明初朱元璋制定的"随其多寡从实征之"的税收政策;明万历后期,杂税成为专制皇权掠夺民间财富的手段之一.清代前期杂税由"里粮约保办纳",成为变相人头税;雍正以后,杂税以征收商品交易税为主,具有了近代工商税收的性质.明洪武与清雍正时期征税以"不病民"为归,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 标签: 徽州 税收 明朝 清朝 中国 商品经济
  • 简介:本文探讨了战国时期家庭结构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联系.在外部形态方面,战国时期个体小家庭在实际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从宗族中独立的倾向也日益增强;在内部联系方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益稳定、有序,父权家长制已不仅在宗族内部、更重要的是在个体家庭内部得以实现.以上表现在家庭结构两个方面的变化是战国时期家庭功能演变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战国时期 个体小家庭 家庭结构 外部形态 内部联系
  • 简介:武丁执政时期(约公元前1250—前1192年)是商代中后期国势最鼎盛的时期。随着对商代史研究的深入,武丁时期通过战争征伐不断扩大疆土已被证实。其除与武丁个人经略有关外,与武丁时期诸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密不可分。

  • 标签: 武丁 战争征伐 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