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通过考察硝酸硫胺重结晶过程中的各关键组分的浓度变化,建立了硝酸硫胺的溶解度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结晶过程中的成核和晶体成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类似的沉淀结晶过程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

  • 标签: 硝酸硫胺 重结晶 沉淀 溶解度
  • 简介:以聚乙二醇(PEG)为聚乳酸/苎麻纤维复合材料的增塑剂。研究不同分子量、不同组成的聚乙二醇对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分子量(分别为1000、2000、6000)的聚乙二醇中,PEG2000影响苎麻纤雏对聚乳酸结晶成核活性最为显著。PLA/PEG2000/15wt%RF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是纯聚乳酸的2倍.X射线衍射(WAXD)显示,复合材料以30℃/min快速降温时仍然是结晶态,而纯聚乳酸以10℃/min速度降温时则是非晶态。

  • 标签: 聚乳酸 苎麻纤维 聚乙二醇 增塑剂
  • 简介: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深刻地揭示了东北乡村女性在日本侵华期间遭受的异族侵略和男权压迫的双重生存悲剧;台湾女作家叶陶创作的《爱的结晶》,在台湾日据时代的背景上,讲述了两个选择不同道路的女同学在社会动荡中的命运遭遇。这两部作品蕴含着强烈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思考,批判了带给婚姻家庭悲剧的男权中心话语。

  • 标签: 《生死场》 《爱的结晶》 男权 生育困境
  • 简介:人类在不同的地域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构成了不同的文明区域.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基本上是以地域为核心的独立文明.希腊-罗马文明虽然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一些成果而发展为欧洲文明的基石,但这是一种有限的综合文明.人类文明第一次真正的大融合是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并在融合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不是纯宗教和民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论文对阿拉伯帝国时期人类文明的大交汇大融合作简要阐述,以此凸现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吸收性和包容性,这在文明冲突的今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文明 伊斯兰教 阿拉伯帝国 翻译运动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 简介:应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尼龙6(Nylon6)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钠盐(PEMA)共混体系,此体系中两相是部分相容的,同时Nylon6又是部分结晶聚合物.因此,在相分离发展过程中,Nylon6中的结晶相也在发展.应用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跟踪在不同温度、不同组成条件下分散相尺寸的变化,其变化具有自相似性,因而具有分形行为.还计算出分形维数D,讨论了分散相粒子平均尺寸dm与D的关系,在1~20min内,dm长大较快,即D增大,而后期变化缓慢.对于部分相容体系还证明相容程度与组成有关,在同一体系中D值越大,相容性越好;实验温度升高,D值增大.在Nylon6结晶相的跟踪中发现,在100℃时,随时间延长,D值基本不变,即体系具有自相似性,该温度下结晶链折叠具有规律性.

  • 标签: 尼龙6合金的相分离 相分离的分形行为 结晶相发展的分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