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美国自然主义哲学思潮中的重要人物,内格所阐述的“自然主义观”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对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哲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分析自然行为、心灵与物质以及新实在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诠释了20世纪30、40年代美国自然主义流派中内格的自然主义观,阐释了内格的“科学的自然主义”或者说“结构的自然主义”的本质特征,论述了内格哲学思想的源流以及作用与意义。

  • 标签: 科学哲学 新实在主义 心灵与物质 自然行为
  • 简介:黑格在《小逻辑》中对形式逻辑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改造,建立了思辨逻辑体系。黑格对形式逻辑的批判有中肯之处,但是由于他没有把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所以他对形式逻辑的批判也有牵强附会和辛辣苛刻之处。不过他并不是完全否定形式逻辑,相反肯定了它的作用,指出了它和思辨逻辑之间的关系。直到今天,黑格的这些思想在我国学界还有深刻的影响。分析黑格的这些思想及影响对认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实现其现代化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 标签: 黑格尔 形式逻辑 批判 思维方式
  • 简介:在《存在与时间》的“导论”部分,海德格认为厘清存在问题必须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解构。解构意味着我们已经对存在已经有了一个本真的理解。这种本真的理解海德格认为是通过现象学实现的。为了回答现象学何以如此?海德格探讨了现象和逻各斯这两个组成现象学的语词,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现象学的现象即是存在,故现象学是存在论;现象学的逻各斯是存在在此在的生存中的展开,故是此在的释学。

  • 标签: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现象学 逻各斯
  • 简介:美是人类对引发自身愉悦情感对象的赞誉。美属于语言学范畴,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美是一个形容词,是我们用来描述、赞誉审美对象的一个词语。当然它也可以名词化,但它还是用来赞誉引发愉悦情感之对象,含义没有变化。

  • 标签: 语言学 美感
  • 简介:留守儿童作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现象,它不仅包括农村留守儿童,还包括城市留守儿童。本文从博诺夫关于空间的概念出发,从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以及与此相对应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角度来分析留守儿童产生,以及他它们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

  • 标签: 留守儿童空间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 简介:海德格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中曾以凡·高的画作《鞋》为例论述了艺术和真理的关系:艺术的本质是存在者在它的存在的无遮蔽的显现。海德格根据画中的那双鞋诗意地描绘了一位农妇和她的农耕生活及日常体验。但事实上,那双鞋并不属于哪位农妇而属于凡高自己。因此这个论据被很多学者指出,非但不能证明上述结论,反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恰好证明了它的谬误。然而,根据现象学的基本原则和现象学上真理在艺术作品中发生的基本原理,海德格是否应该承担这样的指责值得商榷。

  • 标签: 海德格尔 现象学 艺术 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