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民生建设。党在中央苏区的执政实践中极其注重加强农村民生建设,关心解决农民民生问题成为中央苏区的主旋律。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维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及农民衣、食、住、用、行等遇到的各种困难,把关注农村民生真正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党首创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理念。党在中央苏区对农村民生建设的原创性经验对于当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央苏区 农村民生建设 原创性经验
  • 简介:由于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等诸多原因,农牧民的土地和草场被大量征用,农牧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打破,农牧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为维护失地农牧民的权益,文章通过征地前后对农牧民生存生活的比较,分析了失地农牧民生存就业和后续发展中的问题,探讨促进其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即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后续产业等。

  • 标签: 失地农牧民 生存问题 就业 社会保障 后续发展
  • 简介: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理论、治理结构与机制、融资渠道与方式、政府规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熟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农民专业合作社 治理结构 融资 政府规制
  • 简介:2012年,越南政治改革出现新动向;经济发展总体不容乐观,越南在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基本完成了2012年的各项经济任务;社会民生保障继续得到重视,文化及教育有了新进展;继续推进以“经济外交”和“军事外交”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关系。

  • 标签: 越南 发展 综述 预测
  • 简介:邓小平农民问题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和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党的思想路线在农村改革开放实践中得到恢复和发展;农民问题是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突破口;保障农民权利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农村改革中提出了对新事物“不争论”、依靠群众推进改革的思想;农村改革促进了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 标签: 农民问题 邓小平理论 作用
  • 简介:在不完美生产系统中,以制造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决策模型。该模型以生产可靠性和保证期为联合决策变量,考虑了一种产品保证销售策略,即需求依赖于产品保证期和销售价格。并且在不完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不合格品均以一定的成本返工成合格品。利用Euler-Lagrange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证明了最优生产可靠性和保证期的存在唯一性。通过数值实例证实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就关键参数对最优解和最优目标值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 标签: 不完美生产系统 保证期 生产可靠性 Euler-Lagrange方法
  • 简介:应用2001-2007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相关的计量经济模型,围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对中国农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影响展开实证探索。结果表明,该项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广大农民群众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从而促进了我国农民食物消费水平的显著提升。

  • 标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民 食物消费
  • 简介:安全,作为人类的生存基础和本能欲望,注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环节中,生产经营领域事故频发,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段的中国,虽然在安全生产上达到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较好局面,但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众多,若分析其中的法制原因,具体包括立法不够科学、普法不够深入和执法不够严格三个方面。

  • 标签: 安全生产 形势严峻 法制
  • 简介: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行业作为榆林的龙头产业,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当地煤矿多以乡镇小煤矿为主,先天技术装备薄弱,后天管理参差不齐,不安全因素始终存在。因此,通过法律的视角来分析榆林地区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立法、监管、市场机制、技术方面寻求解决途径,借助法律手段使榆林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得以实现。

  • 标签: 煤矿 安全生产 法治化
  • 简介:利用豆渣代料固体发酵灵芝菌丝粉,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势与菌丝培养温度、培养料/糖比密切相关,培养温度在28℃,料/糖比为100:2,菌丝生长势最强;以单位重量菌丝粉含三萜化合物量为目标函数,利用豆渣培养基培养灵芝菌丝体的最佳条件则为料/糖比为100:2;培养温度为24℃;培养时间为菌丝满瓶后12d.每g菌丝粉三萜化合物含量可达2.44mg.灵芝菌丝特有三萜化合物含量可间接反映菌丝粉中纯菌丝含量及灵芝多糖的含量.

  • 标签: 灵芝菌丝粉 三萜化合物 固体发酵 液体发酵 豆渣
  • 简介:建国初期,襄阳与全国一样面临经济十分困难、灾害频繁发生的不利局面。恢复、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是当时襄阳迫切而艰巨的中心工作。由于当时中共襄阳地委很好地发动全区群众、领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结合减租减息等群众运动,胜利渡过1950年春荒,并战胜1952年和1953年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超额完成各年国家粮棉夏征和秋征任务,为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实践证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正确的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和工作路线。

  • 标签: 建国初期 襄阳 生产救灾 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