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研究项目的调查数据(农村部分),分析了社会资本和其他因素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民生活由身心健康因子和生活满意度因子构成,社会资本的各因素对农民生活起一定的积极作用,积极构建社会资本以追求较高的生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 标签: 社会资本 生活质量 和谐社会
  • 简介:摘要随着计划生育的连续,我国缺少儿女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各级各类敬老院,大部分敬老院在运营与管理上面临诸多困难,需要社会共同才能加以解决。因此建立需要较完备的社会支撑系统,才能提高老人的幸福感,便之能够愉快地度过晚年。

  • 标签: 社会支撑 生活质量
  • 简介:执政党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生活的高低、好坏,对广大普通党员的影响力、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对于密切党群关系、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形式化、单一化、空心化与娱乐化的现象,本文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经济转型带来的认识、观念、思路、责任及作用定位等不清楚、不明确所致,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加强教育、健全制度、注重实效、坚持创新与批评督促.

  • 标签: 执政党 基层党组织 民主生活质量 中国共产党 党群关系 执政能力
  • 简介: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中,生活逐渐成为社会的核心名词。居民生活是一个城市的价值核心,伴随的城市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概念。因此,经过多重筛选,从多个指标中,选取14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作为评价对象,选取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居民生活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且大多地区在各个指标上发展不平衡,而东西部地区的居民生活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 标签: 居民生活质量 多元统计分析 政策建议
  • 简介:本文首次从居民生活的角度来评价安徽省16个城市的发展水平。首先介绍了居民生活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几乎涵盖了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接下来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得出16个城市的生活排名、以及合肥、马鞍山、铜陵、芜湖这几个城市生活最高、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对应的结论。最后给出不同水平城市的发展建议。

  • 标签: 安徽省 居民生活质量 主成分 发展建议
  • 简介:在全球商品化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城市白领阶层女性的体育参与也出现了消费性和商业性特点。而某种程度上,白领阶层女性又成为大众妇女体育参与的引领者,所以关注白领阶层女性健康体育生活的构建,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在阐述现代白领女性体育生活构建的基本特征和它与当代传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白领女性健康体育生活构建的新标准,并进一步阐明了新标准的完善途径。

  • 标签: 白领女性 健康体育生活 标准
  • 简介:本文从健康概念出发,简要论述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健康概念的不同含义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认为人类健康观念的进步,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价值观、生命观的改变,而且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生存目标之一。

  • 标签: 健康 人类 现代生活 意义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测试法等,对大学生参加选项课前后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结果显示选项课学习之前,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存在不均衡性特点;女生群体中,排球、体育舞蹈、健美操3个组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好于太极拳组;男生群体中,篮球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好于太极拳和乒乓球组的学生。经过1年的选项课学习后,女生群体中,健美操组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男生群体中,足球组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提高,而男女生太极拳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均有明显下降。

  • 标签: 选项课 大学生 体质健康
  • 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且持久的系统教育工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三大误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立是政策要求、是一个摆设;二是只有心理健康中心负责学生心理问题;三是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心理有病的学生。走出这三大误区,完善三个一工程即构建一个立体交叉心理健康教育系统;配置一支高素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实施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程序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只有完善这三个一工程,才能达到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的终级目标。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系统 构建
  • 简介: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现状,探讨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采用自制的“亚健康”状态自我测试调查表,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浙江省5所高校的200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约占53.77%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一种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社会因素、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心理素质、校园环境、家庭因素等是造成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认为体育锻炼是促进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对预防、减缓、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独特功效。

  • 标签: 大学生 亚健康 体育锻炼
  • 简介:心理因素在教育实习中的作用和成效如何?本文通过连续对3届高师生实习前的心理健康测量,然后计算SCL-90各因子分与学习成绩、实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教育实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比高师生知识、理论、技能等对教育实习的综合影响还要强。两者差异显著(P〈0.01)。特别在教育实习成绩优良、不及格两个等级中,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尤为明显。以测量结果为依据,本文最后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在师资培养中的作用。

  • 标签: 高师生 心理健康状况 教育实习 相关分析 实习成绩 实习效果
  • 简介:先是广播电视的发展,然后是电脑、网络、手机的发展,使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与舒适了。早在视听电器的控制板使用以后,已经有有识之士提出,人们的注意力的频频变换,会造成心神不定、迅速转移、信息杂乱,只剩下了走马观花,再无聚精会神与认真钻研,也再无精神活动的深刻性与高端性的问题了。

  • 标签: 精神生活 浏览 质量 阅读 获取信息 广播电视
  • 简介:目的:探究"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个性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症状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量表(EPQ)对500名90后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维度与SCL-90症状各因子及EPQ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0.01),消极情绪与SCL-90症状各因子和EPQ的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SCL-90症状各因子与EPQ的精神质、神经质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P〈0.01),与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偏执、恐怖、个性的内外向得分、神经质得分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P〈0.01)。结论: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个性密切相关,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不利于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个性养成,减少消极心理症状、养成积极个性品质是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幸福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 标签: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 个性
  • 简介:国际国内高度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传统硬件论、现代多元论、层次类别论、水平级差论、结果论、目标达成论等种种质量观,使得高等教育质量概念难以确定。高级专业人才、复合人才、创新人才、拔尖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及所有大学的主要功能与核心质量;此外,知识技术创新、社会服务也是现代大学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功能与根本质量。高等教育的根本质量就是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一目标的实现(狭义);高等教育系统内所有其他因素都是为了根本质量的实现而提供的保障,保障质量与根本质量合并为广义高等教育质量(广义)。该定义为进一步的大学分类、功能定位、质量标准体系的编制等,提供了清晰的逻辑依据和思维线路;也是当今中国对世界高等教育作出的一大理论贡献。

  • 标签: 高等教育质量观念 概念 标准 分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方法和分析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全新战略分析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质量是高等教育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契合点。利益相关者范式实现了高等教育质量从预成到生成、高等教育质量由精英治理向自组织转换。质量利益协调机制、质量管理责任分担机制、质量信息监测与预警机制和质量文化的规约与创生机制等是基于利益相关者范式建构的质量管理机制。

  • 标签: 高等教育 利益相关者 质量管理 管理机制
  • 简介:新课程的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 标签: 回归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 源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