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应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是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全面素质,以满足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针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薄弱的现状,分析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以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的合作模式,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

  • 标签: 〔〕地方人才校企合作合作机制
  • 简介:1952年4月1日,美国民政颁布第13号“琉球政府设立”指令,琉球政府行政机关在美国主导下由民主选举成立,同年公共事务部成立,下设教育委员会。①在1952年至1972年的二十年间,琉球政府部门、高校以及民间社会在美国的主导和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的对外教育交流制度,这些别具特色的教育交流制度对于琉球人才培养和社会现代化发展,以及琉球地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 标签: 美国 美治琉球民政府 教育交流制度
  • 简介: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造成地方财政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没有规范的制度化融资渠道.因此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防范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功经验,积极慎重得解决好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 标签: 地方政府 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券 经验借鉴
  • 简介:从南京国民政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十年间,是民国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的时期。这期间中国童子军教育在各方面多有开创发展,经历了从“西化”到“本土化”的过渡,也开启了民国教育“现代化”的先河。但受到南京国民政“党化教育”政策及其“双重效应”的制约,童子军教育在性质上经历了由“半公半私”到“收归党办”的转变,在教育目的、制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也都带上了强烈的“一党专制”的政治色彩。如此军事训育不仅钳制禁锢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个性解放,也淡化了已取得的教育成果,扼杀了童子军教育原本蕴涵的勃勃生机。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党化教育 军事训育 1927—1937年 中国 教育事业史
  • 简介:地方政府基于"双一流"建设的行动逻辑折射出它对自身利益的考量,而中央与地方在利益目标取向上的差异、省际之间在所拥有高等教育资源上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客观的不平衡性决定了中央与地方地方地方之间必然存在利益上的竞争与博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双一流"建设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保障"双一流"战略决策目标的达成,必须协调与调控地方与中央、地方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注重加强地方与中央利益目标的整合,完善信息交流与利益表达机制;合理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厘清地方政府职能边界;促进区域间资源整合与互补,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双一流"建设的共赢。

  • 标签: 双一流 地方政府 行动逻辑 竞争与博弈
  • 简介:中世纪后期,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复兴带来了西欧学术界和思想界的重大变革。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并使之逐渐发展成具有较为规范和制度化的学制、学位制度、院系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具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学术自由传统的旨在进行理智训练的教育机构,而且对于保存和传播古希腊罗马人文主义传统、冲破中世纪神学一统天下以及启迪欧洲人的心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14世纪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文主义传统 中世纪大学 复兴 思想自由
  • 简介:本文运用2005年各省市1399所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统计基层报表数据,首先对各地方高等院校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各项指标与预算内教育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多元方差分析,显示各地区高校财政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然后选取有地区差异和代表性的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3个指标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发现第三产业的构成比、人均GDP、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个指标最能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并与地方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有较强相关关系,而通常所认为的GDP总量、财政收入和支出与各地预算内高校经费没有显著相关。研究还认为,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状况与该地区的居民实际富裕程度有关。

  • 标签: 地方经济 高等教育财政 多元方差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 简介:明代地方儒学即府、州、县学,主要具有教学、藏书、祭祀三项功能。明初选官科举、学校、荐举三途并用,后独重科举,而科举必由学校。地方儒学被完全纳入科举制的轨道,教学功能大为削弱,藏书有限,祭祀时所施教化功能也大打折扣,日渐式微。

  • 标签: 明代 地方儒学 教学 藏书:祭祀
  • 简介:<正>一、省级地方教育投资问题亟待研究过去,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教育投资多由国家统一计划,所以,人们对国家教育投资问题研究得较多,而对地方教育投资问题研究得不够。其实早在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已开始将教育投资的权力下放给地方,现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又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决策权和包括对中央部门所属学校的统筹权。决定

  • 标签: 地方教育 教育投资 投资研究 教育经费 义务教育 教育投入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高校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专业建设缺乏特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符合地方发展要求,以及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更新办学理念,树立为地方服务的观念;加大专业调整与建设的力度;优化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标签: 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问题 对策
  • 简介:部属高校的生源早已出现地方化趋势。从历年的招生来源计划来看。与其他地区的部属高校相比,北京部属高校在京生源比例非但不是很高,相反却是最低的区域。甚至远远低于全国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的平均水平。(《中国青年报》2006年4月24日)

  • 标签: 地方化 生源 《中国青年报》 部属高校 赢家 招生来源计划
  • 简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其实是建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次调整,即从建国初期重视"教育—行业"的关系,到1990年代以来强调"教育—地方"的关系,现在又重新强调"教育—行业"的协同关系;本质在于优化高等教育的分类结构。由于涉及到高等教育变革方式的优化,这项变革有望在社会舆论上赢得较为广泛的关注。

  • 标签: 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 高等职业教育
  • 简介:开发地方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是新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使命和机遇,也是我们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才能使地方课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认为,主要是做好解读文化和建构文化这两项工作。

  • 标签: 地方课程 文化 建构 解读 新课程改革 有效载体
  • 作者: 文广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6-16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6期
  • 机构:摘要:西部地方院校图书馆由于地域等诸多原因造成了人员素质不适应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的现状,随着大家对馆本培训的逐步了解,开展馆本培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途径,图书馆馆长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 简介:<正>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实行改革和开放的年代,是中国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的年代。尤其是80年代的后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在中国教育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国农村的教育已经发生了而且还将继续发生巨大的变化。

  • 标签: 农村教育 长足发展 中国基础教育 技术教育 教育事业 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