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德育工作应贯穿孩子成长的始终。然而一旦放假,没有老师的监督和教育,同学的影响和帮助,加上不少家长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意识,对孩子在假期中放任自流,许多学生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假期中养成不良习惯,开学以后往往出现学生思想品德下滑,学习劲头不足的情况。那么,如何能使德育在假期不留真空,让素质教育不断延伸呢?

  • 标签: 德育工作 真空 假期 学生思想品德 孩子成长 素质教育
  • 简介:苏格拉是古希腊的教育实践家。他在教育对象方面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在教育目标方面提出培养美德;在教育内容方面以"四德"为内容;在教学方法上独创了苏格拉法被今天的日常教学所借鉴,其教育思想的光辉已洒向今天的每一所学校,使每位学生受益匪浅。

  • 标签: 伦理教育 美德教育 苏格拉底法
  • 简介:从纪律到规训的思想史演进是从尔干到福柯教育思想发展的内在缩影,其存在着一种断裂与连续并存的实质联系。断裂主要表现在尔干和福柯关于纪律的社会后果上的内在分歧,即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还是生产温驯的规训肉体。但这种断裂又恰恰体现了尔干和福柯各自教育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即合理限度的纪律概念和寻求承认的规训概念之间的内在统一。需要强调的是,寻求承认的规训概念标识出福柯晚年的思想转向,这个时候的规训概念已经隐匿地吸收了尔干纪律概念的合理成分,这就意味着:福柯晚年的规训理论不再是反抗的教育学,而是和解的教育学;不再是冲突的教育学,而是承认的教育学;不再是解构的教育学,而是重构的教育学。从纪律到规训的思想史演进充分体现出批判与继承是真正的思想家面对思想史的基本立场,也是思想生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把握住纪律和规训的实质内涵和内在联系,有利于当前各自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自觉。

  • 标签: 纪律 规训 断裂与连续 合理限度 寻求承认
  • 简介:孔子与苏格拉分别作为东西方文明创始人之一,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在宏观的相同背景下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这种源头上的细微差别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主要阐述了孔子与苏格拉的教育目的与及其践行过程,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更好地理解、融合当今的东西方教育与文化。

  • 标签: 孔子 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 比较研究 践行过程 教育学史
  • 简介:列奥·施特劳斯对阿里斯托芬、色诺芬和柏拉图等古典作家作品中苏格拉形象的分析,揭示了"苏格拉问题"生成和演变的过程。"苏格拉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政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自然哲人苏格拉向政治哲人苏格拉、自然哲学向政治哲学转向的问题。基于这一分析,"苏格拉问题"的教育意蕴在于,应从教育对象上区分"精英"和"大众",从教育方式上区分"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从教育目的上区分"善人"和"好公民"。"苏格拉问题"的教育意蕴指向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是一种传授整全知识的文化教育,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与伟大思想家进行对话的形式,既培养尊重政治和法律的"好公民",又培养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善人"。

  • 标签: 苏格拉底问题 自由教育 现代性 列奥·施特劳斯
  • 简介:“两一补”是国家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通过典型个案的实证分析,对“两一补”的落实情况与实施“两一补”后学生的教育费用,以及学校管理成本运行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大体境况;对由此所折射出来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并探究其解决的途径,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有裨益。

  • 标签: 两免一补 农村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 简介:孔子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含义在于引导学生思维并使其领悟;具体方法有“扣其两端”、旁敲侧击、循序渐进、举例类推;特点在于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启发的时机和“度”,学思结合,教学相长。苏格拉的助产术旨在通过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获取先验性的、普遍性的知识;强调思维的逻辑性。本文从同与异两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和苏格拉的助产术各自的长处与不足。

  • 标签: 孔子 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 助产术
  • 简介:秦牧散文的艺术特点是:浓郁的黄土地气息;追求超乎时空的思维量变;民族、阶级和个性色彩的统一;画卷式的展示;独特的艺术、美学框架;立意在“新”;巧妙的构思方式;“虚”寓于“实”;创造性的比喻与联想。

  • 标签: 秦牧 散文 艺术特点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