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快乐你就说。痛了你就喊!我就是树洞先森,一个幽深不起眼的树洞。遇见快乐,你就对我说,让更多人分享你的快乐,

  • 标签: 放大镜 生活 树洞
  • 简介:柠檬姐姐温馨提醒:如果大家有他是作的(或收集到的)幽默小故事、小笑话,欢迎踊跃投稿!希望大家多投手绘的彩色小漫画!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唐代是湖文学文化内涵形成的重要时期。贺知章的告老还乡回到湖,代表了人类对于精神故园的回归。在唐以后上千年的湖文学发展历程中,这条线索始终贯穿其中。经过李白的大力创制,湖在人们的印象中,由汉代以来的一处水利工程变成了令天下人神往的风景名胜,也成为人们寻求诗意栖息的理想场所。白居易与元稹在浙东时期的交往为湖开拓了一个文人雅士互相酬唱的新天地,并寄托了一个儒家知识分子深沉的时代意识与自我意识。晚唐诗人方干隐居湖,则代表了一个乱世隐者的必然选择。

  • 标签: 唐诗 镜湖 文化
  • 简介:小当当.你可有点轻微的“小洁癖(pi)“哦.这是心思细密.自我要求严格的内向同学的通病.你想想.那么多有意思的事情.干吗老惦记着这么几件无聊(1ia0)的事啊.有点脏怎么了,

  • 标签: 对话 同学 内向
  • 简介:400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成功制造出世界上首款天文望远,让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的情况,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最近,英国政府决定投资8800万英镑参与建设欧洲特大天文望远。据称,用这款望远将可观察到130亿光年之外的天体。

  • 标签: 天文望远镜 光学 物理学家 政府决定 伽利略 意大利
  • 简介: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自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块凸面.另一头嵌了一块凹面.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

  • 标签: 天文望远镜 伽利略 日心说 凹面镜 凸面镜 物体
  • 简介: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沼足世界上最大的盐沼。这是一个极为异乎寻常的地方,必须要自己亲眼所见才能相信。加入我们的乌尤尼盐沼之行,来见证这地球上最为奇异的景观之一吧。

  • 标签: 盐沼 玻利维亚 景观 地球
  • 简介:对于刚购买了第一台天文望远的你,—定在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可面前一堆笨重的零件是不是让你瞬间傻眼?这么一堆东西,怎么玩儿?

  • 标签: 科学知识 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 简介:早晨起来,喝粥吃馒头吃鸡蛋,好似缺了点什么?对了,咸菜。别小看这一点成成的滋味,少了它,一顿本来丰盛的早餐会变得褰然无味。

  • 标签: 初等教育 科学知识 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
  • 简介:中国公民教育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启而产生。中国近现代的公民教育研究,必须从中国近代化"史境"出发,寻找这些社会文化场景中公民教育的"剧情主线"和公民教育与当时所处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的矛盾冲突和艰难调适。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知识分子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产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国家与群体本位色彩,另一方面打上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色。中国当代的公民教育,是融入整个时代进步的一个过程,是融合中国两千年历史文化的具有独特性的国民再启蒙过程。

  • 标签: 民国初期 中国史境 公民教育 近代化 认同
  • 简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对技术指标及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网球比赛中的技术数据统计如同一个“放大”,它使选手找出自身技术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同时也能提高对比赛的分析判断能力,在网球运动实践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比赛技术统计分析对提升选手竞技能力和网球技战术水平有重要促进作用。

  • 标签: 网球比赛 技术统计 技术指标
  • 简介:根据传统的矩阵光学原理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高双折射光纤环的滤波特性,分析了高双折射光纤环滤波器的解调原理。经传感检测验证,该解调系统对温度的分辨率为0.05℃,线性度达到0.9986,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显示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结构简单、精确度高、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 标签: 高双折射光纤 环镜 滤波器 光纤传感 解调
  • 简介:目的:观察角膜塑形在抑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8月到2012年10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及欧普康视配镜中心(A组)配框架眼镜和(B组)佩戴角膜塑形的青少年各21名,年龄8~14岁,近视度数-1.50D~-4.00D,散光度<-1.50D,对比其戴前后屈光度的变化.结果:1年以后A组比B组屈光度进展明显,经t检验,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塑形对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框架镜
  • 简介:<正>田永红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作家,继小说集《走出峡谷的乌江》、《燃烧的乌江》,2012年又推出他的长篇处女作《盐号》。作为一个武陵山地缘文学作家及乌江流域民族作家,田永红此篇继续自觉持守地域写作与族性叙事立场,以周和顺盐号发展历史为原型,以清末民初的风云社会为背景,演绎了一代盐商龚家盐号萌生、发展及鼎盛的历程,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富于开拓冒险精神的乌江汉子形象。全篇弥漫着浓厚的地理气息,充溢着丰富的物质符码,具有明显的文化考古倾向与精神向度意义,由此揭橥了乌江重镇——思南的百年沧桑与文化底蕴及武陵民

  • 标签: 文化底蕴 田永红 民族文化 文学 乌江流域 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