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路易十四(1638~1715年)是法国历史上自查理曼大帝以来最优秀的君主,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在他漫长的72年帝王生涯中,法国达到了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顶峰,王权如日中天。路易十四以“太阳王”名扬天下。

  • 标签: 路易十四 太阳 集权统治 封建专制 君主 法国
  • 简介:给爸爸妈妈的话:以前的孩子,由于兄弟姐妹多,在平时的生活里,有意无意中就学会了分享。现在的独生子女很难有机会进入分享的氛围,许多父母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一个没有分享意识的孩子必然自私,也不容易合群。通过下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让独生子女学会分享很有必要也并非难事。希望年轻的父母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 标签: 路易 独生子女 跷跷板 分享 玩具 手推车
  • 简介:路易·阿尔都塞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福柯是20世纪法国极富传奇色彩与反叛性的思想家,生活于同一世纪的二人相识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而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二人的理论道路虽然大相径庭,但二人思想之间仍然存在着重要的联系,阿尔都塞和福柯思想之间有着较多的相通之处。论文试图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分析与福柯的权力分析等方面阐述阿尔都塞与福柯思想之间的联系。阿尔都塞作为福柯的老师,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思想上都对福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阿尔都塞对于意识形态、主体、难题性(总问题)的研究,还是福柯对于权力、主体、知识型的研究,都可以看到二人之间的确存有许多值得重视的联系。

  • 标签: 意识形态 权力 阿尔都塞 福柯 主体
  • 简介:<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如果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没有身份意识的话,很可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别人会以不屑的语气或神态向你诘问"你以为你是谁"。当然我们大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这总归让人感觉不舒服,况且日久天长老是如此的话,众口烁金,再坚强的人可能也顶不住。"我是谁"这个问题人类已经追问了几千年,但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问法,我们为什么要问"我是谁"呢?是什么力量促使人类不停地思索呢?

  • 标签: 你以为你是谁 阿尔都塞 社会交往 主体性 身份意识 我是谁
  • 简介:人教版《历史》选修二第五单元主要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在课本第65页有这样的一段话:“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了.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登上了法国的王位。”我们都知道法国王位传承的多少世,不是指多少代,而是指第多少个姓名中有路易的人,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路易十六与路易十八有了,中间的路易十七哪去了?他与路易十六又是什么关系?

  • 标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路易十六 《历史》 波旁王朝 第一帝国 人教版
  • 简介: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审视在这部著作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阿尔都塞的理论为许多的美学研究提供了基础.阿尔都塞本人写了三篇论艺术的论文指阿尔都塞的(1962)、(1966)和(1966)等三篇文章.--译注,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正在被马谢雷和伊格尔顿进一步发展了的美学理论所使用着.其次,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所包含的特定问题在由现有的著作所推动的争论中具有特别的兴趣.到目前为止,当他们问到艺术怎样能够改变接受者的意识时,美学理论必须提供在日常思维中获得启发性意识的根据的说明.在另外一方面,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还试图证实一种适合维护现存的社会关系的意识是怎样被制造的.

  • 标签: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理想主义 政治学
  • 简介:法国路易.阿尔都塞以研究笔记的形式完成了《矛盾与多元决定》这篇名著,主要内容是阿尔都塞本人"对黑格尔的颠倒"的思辨和关于矛盾概念的新理解这两大问题。阿尔都塞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得出了"矛盾多元决定论"这一创造性的理论,从而达到了保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 标签: 路易.阿尔都塞 马克思主义 矛盾 多元决定论
  • 简介:哥本哈根的天空蓝得耀眼,多变的光线在Louisiana玻璃的表面情绪不同的变幻着,好像这座美术馆的面孔。当年它用各种方式证明自己无限的潜力,面对高科技时代的来临,它更是不曾放弃自己的独立与骄傲。这座面朝大海的木屋建于19世纪中叶,据说因屋主前后三任妻子都叫Louise,故取名为Louisiana。整幢房子包括广阔的庭院,独具北欧意味的朴素和宁静。Louisiana是细腻的、让人怀念的地方,那股无法言语的张力渗透了整个哥本哈根北郊。

  • 标签: 现代艺术馆 高科技时代 座面 大师作品 架上绘画 建筑学院
  • 简介: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有如下一段:“17、18世纪,法国波旁王朝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法国君主制下原有的等级会议——三级会议长期停开。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宣称‘朕即国家’。”此处表述应不准确。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其名著《制造路易十四》(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1页)中称:

  • 标签: 路易十四 国家 欧洲大陆 2007年 商务印书馆 政体改革
  • 简介:邓小平说:“路易·艾黎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是理所当然的”。江泽民说:“艾黎是新中友好关系的象征,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在中国北方的土地上,从甘肃西部的小县城张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在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和建设征程中,五十多年中,到外留下过一位国际友人的足迹,他现在虽然早都离开了我们,但是只要说到他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特别是他办教育的事,教育界的老先辈们更是无人不知。他就是路易·艾黎。

  • 标签: 路易·艾黎 民办教育 教育家 革命家 学校定位
  • 简介: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阿尔都塞在《论黑格尔思想中的内容概念》批判黑格尔的绝对整体性的内容是不存在的,并发现黑格尔颠倒了西方哲学史上传统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他将被黑格尔弄颠倒了的传统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恢复到传统状态,为其后来“结构性因果关系”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内容 形式 颠倒 决定
  • 简介:高中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有三幅涉及路易斯安那名称的地图,第37页《英法在北美的扩张(1750年)》中注明该地归法国,范围指密西西比河流域,第55页《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中标明归西班牙,范围指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教材第85页《美国的领土扩张》中又说明该地是1803年美国从法国购得,不仅归属有变,而且它的面积也有差异,其中变化,曲曲折折,课文又无说明,事实到底如何?

  • 标签: 路易斯安那 密西西比河 西班牙 法国 世界近现代史 美国独立战争
  • 简介:1946年3月23日,美国加州伯克利市寒意仍浓.一位71岁的老人,静静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就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主任、著名化学家兼化学教育家吉尔伯特·路易斯教授(Gilbert·Newton·Lewis,1875~1946).

  • 标签: 世界伯乐 伯乐路易斯 化学世界
  • 简介:problematic是阿尔都塞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可problematic一词有多种中译法,《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中译为“总问题”,张一兵译为“问题式”,俞吾金译为“问题结构”,冯契、徐孝通主编的《外国哲学大辞典》中译为“问题系”,陈越在《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中译为“难题性”,李智在《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中译为“问题域”,多种中译法的不统一的根源在于对problematic的含义理解上的分歧。problematic是一种提出问题、因而也是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方式,是一个向未来不断敞开的“领域”,与库恩的理性主义的范式概念具有本质上区别,是认识论史上的革命。根据problematic一词涵盖有“不可见的”、“无意识的”等内容并参照夏皮尔的informationdomain(信息域)的译法,“域”概念是problematic本身所具有的含义,因而选择“问题域”这种译法比较符合阿尔都塞的原意。

  • 标签: PROBLEMATIC 问题域 信息域 潜意识
  • 简介:这是一所只有男孩子的高中。一进入校园没有些许的脂粉气.唯有十六七岁男孩子特有的青涩.掩饰不住青春期躁动的味道.处处平实,但细枝末节,彰显贵族品质。

  • 标签: 品质 贵族 大学 美国 中学 青春期
  • 简介:西班牙插画大师路易斯·罗佑(LuisRoyo)是科幻和奇幻插画领域中风格非常独特的插画家之一,1954年出生于西班牙,学过绘图和设计。20世纪70年代,加入了数个设计工作室,同时专注于创作自己的作品。这一时期他参加了不少联展,在西班牙的某些城市举办了几次个人展。20世纪80年代,他的兴趣转移到漫画上,从1983年开始,他和诺马编辑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很快成为科幻和奇幻领域中少数重要的插画家之一。现在,路易斯的作品遍布全世界各地,被许多著名的科幻杂志和

  • 标签: 路易斯 西班牙 插画 设计工作室 兴趣转移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