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进入数字资本主义阶段。认为数字、技术和资本这三股力量在数字资本主义的生成过程中起到支配性作用,凭借全球范围内的绝对统治权和压倒性资本优势,资本与数字技术进行合谋,创造出无数个数字平台,使之成为资本进行盘剥的最新、最有效的场域。数字劳动为数字平台生产了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则构成了数字资本。数字资本家便是通过榨取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而不断实现数字资本的增殖,这种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新一轮的圈地运动较之以往更为有力与隐蔽。由此,数字资本主义不仅是一个概念的提出,更是对当下时代的批判与反思。

  • 标签: 数字资本主义 生成逻辑 数字平台 数字劳动 数字资本
  • 简介:无论是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抑或是拉鲁关于不同阶层教养方式的论述,都倾向于认为社会底层的文化实践与公共教育机构扞格不入。伯恩斯坦和拉鲁对不同阶层语言编码、教养方式的区分以及作为理论补丁的剩余性观念为我们思索文化资本是否也有阶层之别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底层文化资本,即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学校化的心性品质,是一套底层子弟通往高学业成就的独特性情系统,也是布迪厄所言的惯习或身体形态的文化资本。这证实文化资本并非均质化的存在。在特定制度情境下,底层文化资本可以大放异彩。但不容忽视的是,极端苦修必然伴随极端的片面发展,底层文化资本的暗面有待进一步讨论。

  • 标签: 底层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理论 惯习 文化缺陷论 辩证法
  • 简介:传统资本主义批判以马克思与韦伯为主流,桑巴特相对弱势和边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生产转入消费阶段,桑巴特从奢侈消费批判资本主义的视角重新受到重视,并在现代思想中形成了四种理解奢侈的思想范式。德国学者伯麦立足于批判理论传统,认为资本主义已进入了审美资本主义阶段,其特征在于私人领域经济化,关注的重点是消费或者说生产的展示,产生了一个名为审美价值的新价值维度。审美资本主义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积极诉诸传统资源,在价值层面上不断地自我理解和自我建构的特点。这启发我们反思社会主义也应该从传统资源中寻找支撑,实现自身的价值建构。

  • 标签: 审美资本主义 审美价值 批判理论 社会主义
  • 简介:高校产权结构重组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围绕高校产权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三项权能加以展开.高校产权结构重组具有自身的重要意义,既可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又可以增强高校办学活力与质量,还可以开发高校办学新路径.高校产权结构重组的具体路径包括促进高校向“混合所有制”方向发展、扩充“使用权”权利让渡的服务项目、充分发挥“收益权”的激励作用、建立“契约型”高校运营体系、促进“国家引领”向政策法规方向发展和完善高校产权的“内外”监管体系六个方面.

  • 标签: 高校 产权结构 重组
  • 简介:以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高管教育水平、性别以及年龄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并探讨不同产权背景下,两者之间关系是否存在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高管教育水平、性别和企业现金持有显著正相关,高管年龄和企业现金持有显著负相关;并且高管教育水平、性别和企业现金持有的关系在国有企业更显著,而高管年龄和企业现金持有的关系在民营企业更显著.

  • 标签: 高管背景特征 现金持有 产权性质
  • 简介:学校社会资本是指学校通过投资形成的、能为学校带来回报的、各种非正式关系的总和。学校社会资本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进合作和工作创新,帮助学校获取更多稀缺性资源,促进学校走向“共同繁荣”。学校社会资本构建的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制度信任机制,提供基本的信任保障;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设施,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持;组织一些共同参与活动,为教职工提供发展信任、产生互惠的机会;不断强化信任主体自身建设,奠定学校社会资本发展的坚实基础;建立一些关系联盟,创造条件拓展学校社会资本

  • 标签: 学校社会资本 非正式关系 制度信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当前,高校知识产权学科教学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知识产权学科教学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境,我们应当构建跨专业协同教学模式,重视司法判例和大数据在知识产权教学中运用,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 标签: 知识产权 学科教学 司法判例 协同教学模式
  • 简介: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深入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与科技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科学界定知识产权服务业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性回顾发展历程、准确定位发展阶段、客观厘析发展现状与存在短板,有利于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创新营造环境、整合资源、提供对策,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业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知识产权服务业 集聚发展 模式创新 研究
  • 简介:学习效能受心理资本作用机制的影响和调节,心理资本不仅能为学习效能的提升提供内生力,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能高低的重要指标.在与心理资本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效能形成了预期性、能动性和发展性三个典型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开发四种能力形态.基于心理资本的学习效能提升,其内在驱动是丰厚学生的心理能力,核心要求是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最佳选择是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文化氛围,在内外因素协同作用下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以帮助学生建立恰当而积极的自我认知系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 标签: 心理资本 学习效能 个体学习效能 心理能力 学习能力
  • 简介: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依靠劳动力数量优势的传统人口红利具有不可持续性。同时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延迟退休成为一种可能。基于调整后的终生收入法,比较不同退休年龄下的人力资本存量大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估算人力资本产出弹性的变化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男女性退休年龄的同时延长均会提升两个群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及总体人力资本存量,传统人口红利持续时间得以延长。退休年龄的延迟还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产出弹性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获人口素质红利。因此,适时稳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各类教育培训投资效率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两者均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 标签: 延迟退休 人口老龄化 人力资本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 简介:在传统的成本法、收入法和教育指标法的基础上,结合贾根森和佛拉梅尼提出的核算方法(Jorgenson-FraumeniApproach),美国按照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群体人均生命周期预期收入的折现值计算人力资本.美国核算人力资本用到的数据均来自本国各类统计数据库.美国人力资本核算模式在四个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即重视人力资本统计、细化人力资本统计指标、促进统计信息共享以及加大人力资本相关科研力度.

  • 标签: 美国 人力资本 核算
  • 简介:在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为纪念这位革命理论家和“人类的良心”,印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教授普拉巴特·帕特奈克在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党刊《人民民主》上撰文,就马克思与资本主义这一重大命题从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主义的批判两方面展开分析。

  • 标签: 普拉巴特·帕特奈克 卡尔·马克思 200周年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
  • 简介:大学生对民主的理解及认知事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坚守及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承担着知识、价值、方法等三层面的民主观教育教育任务。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把系统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认清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价值指向、全面掌握认识和分析民主政治制度的方法列为教学目标,把纠正大学生对民主的错误认识,形成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正确态度,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信列为教学重点,运用历史性叙事和范式性说理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展现方法,可视化案例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组织方法,增强民主观教学的实效。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 大学生 民主观教育 教学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伴随全球范围内政府对高等教育资助份额的减少,大学应充分调动自身多样资本,促进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坚持以学术为业。大学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学术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大学多样资本转换具有连贯积累性、增殖性、成本耗散性和价值多样性,大学多样资本转换的途径包括再生产和继承、交换和转让等,大学资本转换的方式包括经济转换和社会转换、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强制转换和诱致转换、内部转换和外部转换等。正是基于多样资本间的不断转换,大学才变得生机勃勃,才能够历久弥新、历久弥坚。

  • 标签: 大学资本 经济资本 文化资本 社会资本 学术资本
  • 简介:人在成长阶段会表现出个体的积极心理发展状态,即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认知程度、对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绩效所产生的明显的情绪表达和状态表现。文章从明晰发展愿景、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专业自信心、增强意志坚韧性四个方面研究分析如何促进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

  • 标签: 心理资本 五年制高职 语文教师 专业化
  • 简介:通常意义上,人类学家将1940年《非洲的政治制度》一书的出版作为政治人类学诞生的标志,但事实上人类学与权力的交集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迹可循。要追溯人类学与权力的渊源,离不开对“制度”的探讨,这里提到的“制度”延伸了传统意义上的“制度”的概念,它囊括了现实社会中人的行动所依据的行为准则与法律规定的具体化的“制度”,又涵盖了那些由历史沿袭下来的未形成法律条文的“非制度”的风俗民约。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试图探索新政治人类学下制度研究的本源。随着理论的不断丰富,新政治人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也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在新时代,新政治人类学肩负着实现人自由和个性发展的个人价值取向以及追求善治的政治抱负的双重目标。

  • 标签: 制度 非制度 新政治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