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一章内容。用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加以类比,深入浅出的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可以不断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师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 标签: 生活实例 氧化还原 教学的有效性
  • 简介:文章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原理,设计了概念建构的教学过程,试图让学生经历概念建构的过程和思维方法,主动建构概念。

  • 标签: 最近发展区 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铁”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有以下三种:FeO(氧化亚铁)、Fe2O3(氧化铁、三氧化二铁)、Fe3O4(四氧化j铁)。有关铁的氧化物计算题常常以多种形式出现在中考试题中,下面举例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求相对分子质量

  • 标签: 氧化物 “铁” 计算题 例析 相对分子质量 FE2O3
  • 简介: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教学形势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信息资料不断丰富,乐学,精炼,众议,睿思等关键词融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浪潮,把课堂作为师生对话的平台,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本文以光和作用的第二课时二氧化碳为例,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引导学生乐学,精炼,众议,睿思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教师的建议,点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整个课堂充满探究,发现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二氧化碳 教学实践 启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CO2作为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特性。基于此,在掌握压缩机内部结构及跨临界CO2循环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跨临界CO2循环与R134a循环进行性能比较,得出在双级压缩中使用中间冷却器可降低排气温度,同时作为膨胀装置的毛细管能使工作稳定,即采用滚动转子式二级CO2压缩机、中间冷却器和毛细管节流,可获得高效跨临界CO2制冷循环。结果表明,跨临界CO2循环具有比R134a循环更优异的性能。

  • 标签: CO2跨临界循环 制冷剂 毛细管 双级压缩
  • 简介:摘要得失电子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电子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本文结合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并配以典型的例题论述了巧妙地运用电子守恒法可以快速解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电子守恒 氧化还原 计算
  • 简介:摘要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这一块知识,我们不能去死记硬背方程式。我们可以记住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的产物,这样可以写出方程式。我们可以记住不同物质之间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样可以判断哪些反应能够进行或者谁氧化谁。需要注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候得失电子的关系,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反应如何进行以及方程式配平。

  • 标签: 高中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方法 规律
  • 简介:针对C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实验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以及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石灰水中先出现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后混浊不变清的现象,基于数字实验对溶液pH、电导率等方面展开研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从而澄清实验现象和溶液导电能力等事实真相,纠正了错误认识。

  • 标签: 二氧化碳 饱和石灰水 数字实验
  • 简介:本文研究了溶液法制备氧化钼,与PEDOT:PSS以不同比例共混制作阳极缓冲层,应用到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当PEDOT:PSS与MoO3以1:1体积比时,膜的表面分散最均匀,填充因子最高,器件效率也最高(0.9%)。

  • 标签: 有机太阳能电池 氧化钼 阳极缓冲层 光电转换效率
  • 简介:合成了2-氨甲基吡啶缩2,4-二羟基苯甲醛Schiff碱及其Cd(II)、Ni(II)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表征结果推测化合物的组成为[CdL(H2O)3]NO3、[NiL(H2O)]NO3(HL=C13H13N2O2),并研究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和抗氧化活性。

  • 标签: 合成表征 吡啶希夫 希夫碱
  • 简介:文章主要探究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学设计的模式,对如何进行知识与问题和问题与情境之间的转化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其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意义。

  • 标签: 知识 问题 情境 三维目标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