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生于中国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而洋务教育是洋务运动的组成部分及其重要内容。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在三十多年间所举办的文教事业和为发展经济举办的民用企业,对于改造封建传统教育、建立近代教育机构、培养现代科技与外语人才、传播西方科技理论知识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明显的进步意义。

  • 标签: 洋务教育 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 文教事业 中国教育史 兼论
  • 简介: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一片寂静之中缓缓升起。自始至终,没有音乐声,没有掌声,没有国歌。过了一阵子,在场的所有人开始大笑。他们嘲笑偌大的中国,竟然连首国歌都没有。在一片嘲笑声中,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迈着步子走到黄龙旗下。他挺着腰肢,神态毅然,满怀深情唱着家乡小调《茉莉花》。

  • 标签: 李鸿章 历史 《茉莉花》 运动会 开幕式 国歌
  • 简介:咸丰三年,李鸿章的父亲给曾国藩写了封介绍信,让小李投奔曾氏,并拜其为师,这便是曾李二人30年师生关系的缘起。一旦形成师生关系,师道尊严这四个字便开始发挥作用。

  • 标签: 《李鸿章起早床》 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 故事
  • 简介: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人物,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保护华工的过程中,各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李鸿章的相关思想不断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见解;对外交涉中充分展现出其在政治、外交领域的远见与才能。

  • 标签: 李鸿章 晚清外交 保护华工
  • 简介:李鸿章,清末安徽合肥人,淮系军阀,历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是洋务派重要首领。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驳骎内向”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如火如荼的情况下,他认为清政府唯有“变法”才能保护

  • 标签: 李鸿章 思想与实践 清政府 变法 中国近代史 洋务新政
  • 简介:清朝光绪年间,李鸿章在天津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听说天津有个张明山会捏泥人像,十分逼真,觉得很有意思。一天,他派人叫张明山到总督衙门,给中堂的老太太捏个泥像,张明山心里很不高兴,可又不能不去。

  • 标签: 李鸿章 直隶总督 光绪年间 天津
  • 简介:摘要: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晚清政府对内要镇压太平天国与捻军起义,对外要抵御西方列强的联手侵华,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有识之士们开始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以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在内平叛乱和外御列强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坚船利炮和先进科技对于维护清王朝统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三十年间,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开始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长技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的洋务运动。本文仅就曾左李三人的洋务观略作比较剖析。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洋务观
  • 简介:李鸿章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都与其有关,但是在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全部努力。李鸿章之所以形成"和戎"思想缘于其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非常重视中外力量对比,以及为频繁战乱的艰难时局所左右。

  • 标签: 李鸿章 “和戎思想” 儒家思想
  • 简介:太平天国运动在沉重打击没落的清王朝的同时,客观上也"催发"了中国近代军阀的萌生。在镇压此次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李鸿章的淮军随之建立。三军建立者的建军思想既存同又有异,具体体现在选兵编营、选将任将、军队装备等方面。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建军思想 比较
  • 简介:由于长期处理涉外事务,使李鸿章有机会接触到基督教。他对待基督教的态度并非一味排斥,不同时期,态度不相一致。前期基本否定,后来态度转向温和,持接纳态度。对基督教的不同派别,李鸿章也因派而异。比较而言,李鸿章对基督教新教的宽容远多于对天主教的怀疑。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与天主教和新教在布道方式及手法上的不同有关。

  • 标签: 李鸿章 基督教 天主教 新教
  • 简介:李鸿章为晚清重臣,从维护统治阶级及其自身的既得利益出发,其所思所为无不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长期的外交实践形成了李鸿章独特的外交思想:“和戎、自强”是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出发点;“保全和局”是李鸿章外交思想的重要环节:“妥协投降”是李鸿章一贯坚持的外交原则。李鸿章扭曲的外交理论的形成除了主要是由他阶级属性所决定外,同时也与当时各种社会因素对他的影响有关。

  • 标签: 李鸿章 外交思想 社会因素
  • 简介:由安徽省社科院历史所、安徽省历史学会、合肥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合肥市社联、合肥市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李鸿章与近代中国经济”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6日至9日在合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工作者及新闻出版单位的60多代表参加了会议,提出学术论文30多篇。这是解放以来第一次举行的全国性的李鸿章学术研究讨论会。会议围绕着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这个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会议代表对李鸿章举办近代工业,促进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基本上都持肯定态度,但具体评价意见却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是,越来越多的同志从中国社会近代化、中国走向世界、中国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近代中国 历史学会 近代经济 学术论文 政协文史资料
  • 简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陆海军均遭败绩,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李鸿章奉行的"避战自保"的方针,那么李鸿章又为什么坚持这一方针呢?

  • 标签: 李鸿章 甲午中日战争 方针 海军 中国 坚持
  • 简介:1895年4月17日,即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了《马关条约》。我们常说的《马关条约》在日本被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 标签: 《马关条约》 李鸿章 日本政府 清朝政府 下关
  • 简介:摘要李鸿章是洋务运动最重要的领导人。在晚清儒学变革的大背景下,作为具有先进思想的封建士大夫,他的儒学思想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官督商办、用人制度等几个方面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方面成为洋务运动兴起的助力,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桎梏洋务发展根源。总体上看,李鸿章的儒学思想是洋务运动兴起和失败的重要思想根源。

  • 标签: 儒学思想李鸿章洋务运动
  • 简介:<正>清末洋务派官僚中势力最大的淮系集团头目李鸿章,是1870年(同治9年)调任直隶总督的。他在盘踞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三十年中,除了扩张北洋集团军事、政治势力之外,还在经济上极力垄断工矿企业。直隶磁州煤矿和直隶临城煤矿就是甲午战争之前,经他筹办和操纵过的两家近代矿业。考证和剖析这两家矿业兴衰起伏的因缘,对于评价洋务运动的实质,探讨洋务运动对河北近代矿业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有好处的。

  • 标签: 李鸿章 临城煤矿 直隶总督 洋务运动 开平煤矿 洋务派
  • 简介:介绍了晚清八旗绿营将领的状况和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认为李鸿章的军事人才观包括三点:人才标准、选才对象和用人原则。李鸿章的人才标准不重视出身,唯才是举,对人品仅要求为人质朴;选才对象以皖北地区为主,兼顾其他;用人原则以功劳判高下,扬长避短。但是,李鸿章军事人才观的缺陷是重才不重德、道德军纪教化薄弱、以利禄驱人、对下属的错误有意护短,导致淮军纪律松弛,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 标签: 淮军将领 李鸿章 军事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