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戏剧语言之一的宾白在剧本构成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创作中,“宾白”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李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对家庭戏班悉心教诲的丰富经验,在理论上大力提高宾白在剧本中的地位、提出宾白创作中的几个标准以及对宾白创作的具体办法,形成了他的“宾白”论。

  • 标签: 古代文学 李渔 戏剧 宾白
  • 简介: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起点是对死亡问题的思考,他认为人终有一死,因此要及时行乐。行乐之关键在于有行乐之心,这是进行生活审美应持有的主观态度,是其必要前提。而要想获得行乐之心,需做到知足、止忧、心和。李渔认为生活审美的对象为世俗闲情,也即家常日用之事,目标是追求体舒神怡,做到美善相济。李渔主张雅致之旨是生活审美的价值标准,其源自于日常生活形式的精致化。雅致具体表现为新异,但自然是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最高追求。

  • 标签: 李渔 生活美学 行乐 闲情 雅致
  • 简介:李渔是清初文坛在小说创作和理论方面都应给予较多关注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虚构理论及其小说的虚构艺术是我国小说史上小说观念的一次重要演进。李渔小说突破了以往“记录见闻”和“写真尚实”观念的拘箝,在小说题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大胆虚构,使其笔下的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不拘于事实,故事内容新颖奇特,情节变幻多姿,构思独特,想象丰富,作品具有鲜活灵动的气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李渔风格。

  • 标签: 李渔小说 虚构 小说题材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 简介: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研究,传记式的论著占据着重要地位。此类著作以传主的一生行事为中心,涉及其生平、交游、思想、著述等各方面内容。论者多使用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意图理解传主在不同人生阶段中的不同心境,进一步分析其生命历程对其文化活动的影响。若传主本身创作成就突出、种类繁多、数量丰富,且大都流传至今,

  • 标签: 李渔 江湖 夜雨 古代文人 人生阶段 文化活动
  • 简介:清初文化巨人李渔寓居金陵近二十载,他多才多艺,交游广泛,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迹。本文钩稽了方志、笔记及李渔著作中的有关资料,对李渔在金陵期间营构园林、经营书铺、巡回演戏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考索。一、芥子园的地点、构筑时间及其格局架构、特色和影响;二、芥子园书铺的沿革历史、刻书情况及其特色;三、李渔家班的组建、活动范围,演出剧目以及深远影响。这些生平事迹有力地论证了李渔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 标签: 生平事迹 李渔 芥子 袖珍本 花草 家班
  • 简介:摘要:话本小说起源于宋代(960-1279)口头说书人的通俗叙事故事。 直到明朝(1368-1644),文人墨客才开始对通俗小说的创作产生兴趣。 因此在明代时,话本在风格和内容上趋于精致。 受文学创作的发展和作者个人性格和意图的影响,李渔的通俗语言作品呈现出一种复杂与通俗的混合性,他的作品也因此而独特。

  • 标签: 李渔 创作语言 话本小说
  • 简介:李渔的小说在追求娱乐性创作“笑果”的同时针砭乱世、探究人性,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披上喜剧的外衣摹写世情,运用悲剧的内核书写人性,是李渔小说创作的初衷。

  • 标签: 李渔 小说 喜剧 悲剧 底层民众
  • 简介:《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短篇小说集,旨在"以风情之口述道德之意".他继承了传统话本小说的教化传统,但李渔平生思想,既有开明之处,也有陈旧可批判之处.因而书中的教化思想既不可尽信,也不能尽数舍弃,需细细分析摘选而后再做评断.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十二楼》的教化意味,研究蕴含在其中的作者思想.

  • 标签: 十二楼 教化思想 分类 缺陷
  • 简介:李渔的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喜剧意味,他将小说创作作为自我愉悦的一个重要手段。元明文人“以文为戏”并乐于在创作中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文化心态,以及李渔自身的坎坷经历都对其小说创作中自娱意识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李渔将小说创作作为发泄自身对于世事不满与怨愤的一个艺术性渠道,在创作中获得自由创造的快乐,他设身处地地塑造人物。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

  • 标签: 李渔 小说创作 《闲情偶寄》 自娱意识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李渔在《风筝误》中情节的发展、结构的安排上如何运用其“立言本意”的戏曲理论,取得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 标签: 立言本意 《风筝误》
  • 简介:李渔对于传奇戏曲的结构艺术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见解,他创作的《巧团圆》传奇结构精美而谨严,其作为“主脑”具体表现的“一人一事”明确清晰;前后情节讲求埋伏照应,针线细密;布局巧妙合理,尤其结局部分富于团圆之趣。

  • 标签: 李渔 《巧团圆》 结构艺术
  • 简介:受社会思潮的影响,李渔在短篇小说创作中经常反思“情”、“理”两者的关系问题.在叙写男女之间的感情时也不例外。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情理兼顾”既横贯于李渔短篇小说的内在架构,又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情理观。

  • 标签: 李渔 短篇小说 情理观 “情理兼顾”
  • 简介: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多是在一个虚设的情境中,展现一个体现劝惩性讽喻主题的故事,其最大的叙事特点是情节新奇曲折,引人入胜。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经验,常用正反转换、峰回路转、同异对比、以心造物等技巧来构造情节,以达到新奇效果。

  • 标签: 李渔 拟话本小说 《十二楼》 《无声戏》 情节
  • 简介:本文通过对李渔30篇白话短篇小说的分析,重新审视小说的创作背景。娱乐性渗透于李渔小说的方方面面,其写作的初衷是将读者纳入自我的关注之中,考虑读者的需求,从而关注自然人生。

  • 标签: 李渔 小说 幽默 滑稽 语言
  • 简介:李渔一生有泉石膏肓之癖,他的造园实践和园林理论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园林美的追求和园林的构建给了他创作较为丰富的灵感与素材。构建园林的经验与经历也进入了他的创作之中,进而影响到人物、情节、背景以及整体的叙事结构。

  • 标签: 李渔 园林 诗文 十二楼
  • 简介:<正>(一)在中国封建时代里,論及戏曲的創作和演出較为有系統的著作就只有李漁《閒情偶寄》中的“詞曲部”和“演习部”。“詞曲部”共分結构、詞采、音律、宾白、科諢、格局等六章,論及的項目合計三十七款;“演习部”共分选剧、調变、授曲、敬白、脫套等五章,論及的项目合計十六款。其中主要的是談到了关于傳奇創作中的情节、結构、休制、語言、协律等問題和导演时的挑选剧本与处理剧本以及教授曲詞和宾白等問題。早在十七世紀中叶,作者能这样总結前人和自己

  • 标签: 中国戏曲 戏曲史 宾白 李渔 作者 曲部
  • 简介:李渔积极发挥他经商的才能,刻意迎合读者的消费心理,有意识地在小说形式、内容上刻意经营,以精美的形式引逗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多维的内容迎合读者的阅读体验。他的作品,不仅使文士的情怀得到了极大满足,给女性营造了适度的空间,还使部分读者的家长情结得以抚慰。使贰臣的罪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解。

  • 标签: 受众 文士情怀 女性空间 家长情结 贰臣罪感
  • 简介:黄周星与李渔是生于同时代的戏曲家,二人在戏曲理论上提出了一些相似的观点,但我们认为二人在戏曲的创作技巧和创作意识上有着“貌似神离”的区别。

  • 标签: 黄周星 李渔 曲论
  • 简介:文章拟从作品分析的角度出发,从构思新颖、情理结合、娱乐效果等方面论述李渔白话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的艺术特色

  • 标签: 李渔 《十二楼》 情与理 娱乐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