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钾是一种有机酸盐,具有完全的生物降解性,容易操作,无腐蚀性,且对畜禽无毒害,在体内无残留,能有效抑制胃肠道致病菌,因此钾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物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对钾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及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为钾的广泛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二甲酸钾 饲料添加剂 动物养殖
  • 简介:将混合稀土水合物RECl3·7H2O及AlCl3·6H2O以合理的方法转化为活性Al2O3、RE2O3,并选择适当的担体,作为邻苯酐与正丁醇合成邻苯丁酯的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控制条件下,其催化效果比较明显,邻苯酐转化率几乎与浓硫酸的催化效果相当。

  • 标签: 催化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稀土 Al2O3
  • 简介:以1,10-邻菲咯啉为原料,合成了标题化合物的配体(L),再以相同的原料,生成1,10-邻菲咯啉-5,6-酮(D),D与KMn04在碱性条件下,水-醇溶液中加热回流,得到标题配合物(B)。L及其配合物被元素分析、1H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L属于正交晶系,Pbcn空间群,a=1.1091(3)nm,b=0.66174(15)nm,c=1.9168(4)nm.α=β=γ=90.00°.B属于正交晶系,P21212空间群,a=1.37672(15)nm,b=0.63621(7)nm,c=0.83365(9)nm.α=β=γ=90.00°,Mn(Ⅵ)与4个H2O分子和两个配体羧酸的氧原子形成变形8面体。L-B:CCDC1420013-1420014.

  • 标签: 3 3’-二甲酸-2 2’-联吡啶 Mn(Ⅵ)配合物 晶体结构
  • 简介:[[3-[N,N--基氨基羰基]-2-吡啶基]磺酰胺基]-甲酸乙酯是合成玉米田除草剂烟密黄隆的重要中间体。本文通过对非光气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并对实验参数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实验收率可达86.0%。

  • 标签: -2-吡啶基]磺酰胺基]-甲酸乙酯 非光气法 合成
  • 简介:依据水杨酸、间苯酚、对氨基苯甲酸三组分的比值光谱特征,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干扰组分,选择241nm、278nm作为测定水杨酸的波长;以水杨酸作为干扰组分,选择214nm、240nm作为测定间苯酚的波长;以间苯酚作为干扰组分,选择222nm、279nm作为测定对氨基苯甲酸的波长.结果显示,水杨酸浓度在1~80mg/L,基本酚浓度在0.8~40mg/L,对氨基苯甲酸浓度在0.4~4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具有测定波长少,光谱分离能力强、计算简单、能在低档分光光度计上实现、易于推广等特点.

  • 标签: 双波长比值法 水杨酸 间苯二酚 对氨基苯甲酸
  • 简介:以乙酰丙酮、2,6-并丙基苯胺(或2,6-基苯胺)和对甲苯磺酸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高产率的合成了N,N’-(2,6-异丙基苯基)-2,4-戊亚胺(1)和N,N’-(2,6-基苯基)-2,4-戊亚胺(2),产率分别为78%和72%,并用元素分析和^1H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 标签: 乙酰丙酮 2 6-二异丙基苯胺 2 6-二甲基苯胺 对甲苯磺酸 合成
  • 简介: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基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作用下PCI2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的变化,确定Pcl2细胞对DMSO的耐受剂量.按照一定浓度梯度(v,v)将DMSO加入培养液干预后的24、48和72h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AO/EB染色前后细胞的形态特征,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显色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和计算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concentration,IC50).结果表明:DMSO浓度为14mL/L时,24h内90%的PC12细胞生长正常,形态完整,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浓度提高到20mL/L时,24h时细胞生存率可下降27%,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生存率进一步降低;24、48和72h对应的IC50值分别为31.4、23.9和19.2mL/L因此,对PCI2细胞而言,24h内的应用终浓度应低于14mL/L,干预时间如需延长,DMSO的应用剂量应相应降低.

  • 标签: PC12 DMSO 细胞生存率
  • 简介:用半经验量子化学AM1方法研究氮杂炔正离子[R1-C≡N-R2]+与2,3-基丁烯的反应机理.优化得到各驻点的几何构型,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解析了反应路径,并用同一方法研究当R1和R2分别被不同的烷烃基取代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反应体系有两个过渡态,ts1为C2-C3接近时的过渡态;ts2为氢原子的迁移,最后得到产物.不同烷烃基取代有相同的反应机理,支链越多的烷烃基的相对能量越高,由于苯基为一平面结构,能量反而较支链烷烃基团低.

  • 标签: 氮杂炔正离子 2 3-二甲基丁烯 反应机理 AM1
  • 简介:冰毒是目前我国滥用最为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属于国家管控的一类精神药品.以砜晶体、异丙基苄胺晶体和砜和异丙基苄胺为掺杂剂的冰毒晶体及其制剂已经成为毒品交易的主要形式,但在办案实践中难于准确辨识.通过对砜、异丙基苄胺及其掺杂冰毒样品的结晶形貌、红外、色谱保留特性及拉曼光谱特性进行研究,以增强办案过程中的准确识别和判断.

  • 标签: 甲基苯丙胺 二甲砜 异丙基苄胺 掺杂物
  • 简介:为探讨农村居民住院患者医疗纠纷和“医闹”发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对安徽省某级甲等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102例农村居民住院患者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从2009年到2015年,农村居民住院患者中“医闹”事件发生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是治理农村住院患者“医闹”事件最有力的措施。

  • 标签: 农村居民住院患者 “医闹”事件 医患关系
  • 简介:本文合成了靛玉红腙及其衍生物N,N′—基靛玉红腙。在DMF溶液中培养出它们的单晶,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与分子结构。靛玉红腙(C16H?ON4)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7.667(1)、b=27.057(5)、c=12.322(2)入;9=96.28(1)°,z=4。N,N′—基靛玉红腙(C18H14ON4)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6.666(2)、b=9.3161(3)、c=21.737(5)A;9=97.04(2)°,z=4。

  • 标签: 靛玉红 N N 晶体结构 单斜晶系 晶胞参数 化学组成
  • 简介:通过溶液法培养了2-吡嗪甲酸的单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α=11.3557(18)A,b=6.4573(10)A,c=7.3674(12)A,α=90°,β=90°,γ=90°,V=540.23(15)A3,Z=4,pcalc=1.455g·cm^-3,R1=0.0400,wR2=0.1099。结构分析表明2-吡嗪甲酸分子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

  • 标签: 2-吡嗪甲酸 晶体结构 超分子
  • 简介: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理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含量,分析了整个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探讨了测试方法中苯甲酸的不确定度评价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苯甲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价提供参考。

  • 标签: 测量不确定度 食品饮料 苯甲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正>加尔顿爵士(SirFrancisGalton,1822~1911)是英国科学家、探险家和人类学家.他告诉我们,原始的非洲达马拉(Damaras)人

  • 标签: 加尔 达马 牛群
  • 简介:合成了4,6-氧基-2-甲磺酰基嘧啶。第一步以4,6-氧基-2-巯基嘧啶为起始原料,碳酸酯(DMC)为甲基化试剂,在四丁基溴化铵和碳酸钾(Bu4NBr-K2CO3)催化下对巯基进行甲基化反应。第步以所得产物4,6-氧基-2-甲硫基嘧啶为原料,双氧水(H2O2)为氧化剂,钨酸钠(Na2WO4·2H2O)催化下合成最终产物。实验避免使用剧毒试剂,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 标签: 有机化学实验 碳酸二甲酯 四丁基溴化铵 4 6-二甲氧基-2-甲磺酰基嘧啶
  • 简介:采用直径约60mm的壳聚糖-对羟基苯甲酸膜对Cu2+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pH值、温度、Cu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动力学更符合级反应。

  • 标签: 壳聚糖 对羟基苯甲酸 酶法接枝 吸附 CU2+
  • 简介:以陕西无烟煤为原料,在氢氧化钾碱性溶液及氧气中碱氧氧化得到水溶酸,再将水溶酸在硫酸氢钾和浓硫酸混合介质中进行选择性脱羧,进而采用溶剂重结晶法制取均苯四甲酸。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水溶酸脱羧产品粗均苯四甲酸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脱羧条件是:反应温度330℃,水溶酸:浓硫酸:硫酸氢钾=1:2:5,反应时间1.5h。在用溶剂重结晶法制取纯均苯四甲酸的步骤中,最佳溶剂是2-戊酮。

  • 标签: 无烟煤 水溶酸 选择性脱羧 均苯四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