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医学、诊断学和护理学交叉。它是当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是连接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重要桥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之初,为防止疫情扩散发展,教育部要求学校以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确保“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通过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对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带来的挑战,如何进行新型教学模式改革,值得思考和探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2020年至2021年间在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淋巴瘤患者以及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其他疾病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8岁以上,接受过至少一次静脉治疗,且治疗后至少随访6个月。排除标准为治疗后失访或数据不全的患者。研究指标包括生活质量评分(采用Villalta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心理状态评估(包括焦虑、抑郁和心理弹性)以及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果:278例患者中,男性152例,女性126例,平均年龄45.5岁。Villalta量表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4.18±8.44。HADS量表显示,焦虑和抑郁的平均得分分别为10.5±2.3和8.7±2.1。CIVIQ量表评分为72.5±7.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24)、消极情绪(P<0.001)、CCI指数(P<0.001)、PTS(P<0.001)和规律运动(P=0.002)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而焦虑和抑郁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结论:静脉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年龄、情绪状态、CCI指数和PTS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理弹性的提升和规律运动的参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静脉治疗 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 长期影响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