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SilkRoad)是古代世界贯通中西方的道路,是商业之路,文化之路,艺术之路,音乐之路,宗教之路,也是文学之路.《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学》一书收录了23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学者撰写的论文,文章结合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献对此书加以评点,表达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 标签: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学 李希霍芬
  • 简介:新近出版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在研究视角、编排结构及论述风格上都有别于现有的文学史著,展现了以梅维恒为代表的海外汉学家们的文学研究观念,为文学研究者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透视中国文学的底色与背景,包括语言和文字、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超自然元素、宗教因素等。其次,扩大文学观照的地域与视阈。中国文学研究在地域设定上不应只限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还应包括受中国文学影响以及使用中文创作的其他地域;同时要以'大文学'的观念,对各类文学作品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予以观照。再次,注重展现文学自身的演绎与发展进程,在突出文学自身内在演绎的同时,彰显中国文学代代相传的内在特征。

  • 标签: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文学观照 文学演绎
  • 简介:阐述了1951至1966年期间《中国文学》(英文版)中明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翻译情况,分析了该英文版中译者对于明喻这一修辞手法采取了何种翻译策略。研究指出《中国文学》(1951-1966)作品中明喻的英译以直译为主要翻译策略,其次为增加或删减喻底,译入英语隐喻的方式。译者采取的相关翻译策略与时代背景、英汉固有文化差异、《中国文学》(英文版)读者群体等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明喻 《中国文学》 策略 原因
  • 简介:基于《中国文学》(1951—1966)语料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1951—1966年间《中国文学》杂志中译者选择将何种中文句式翻译成therebe句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译者选择翻译成therebe句型的汉语句式主要为一般句,存现句次之;译者多将以动词和形容词为核心的汉语语句翻译成therebe句型。分析指出,译者做出这样的操作的可能原因有三:一是当时以归化为主导的翻译策略影响下译者做出了此翻译选择;二是汉英句子结构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三是文本类型和存在句所具有的话语功能的作用。

  • 标签: 《中国文学》(1951-1966) therebe句型 语料库研究
  • 简介:中国文学史中的语图关系研究,必然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鉴往而知今,知今而明远,未来中国文学史中的语图研究趋势,目前已经初现端倪。这种趋势首先体现在:一是图像选择的视野将更为广阔,二是文学史文本研究范围的视野将更为开阔。此外,“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启示意义不容忽视。最后,确立文学史著作的语图配合学术规范,关注读图时代的语图关系,也是未来语图研究领域必然出现的新趋势。

  • 标签: 文本视野 文学地图 学术规范
  • 简介:中国文学史中的语图关系研究,必然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鉴往而知今,知今而明远,未来中国文学史中的语图研究趋势,目前来看已经初现端倪。这种趋势首先体现在:一是图像选择的视野将更为广阔,二是文学史文本研究范围的视野将更为开阔。此外,“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观念带给我们的启示意义不容忽视。最后,确立文学史著作的语图配合学术规范,关注读图时代的语图关系,也是未来语图研究领域必然出现的新趋势。

  • 标签: 拓宽文本视野 重绘文学地图 确立学术规范
  • 简介:苏永前专著《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人类学实践研究》是近年来中国文学人类学学术史研究的重要收获.作者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20世纪前期学人的文学人类学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无论是对原始资料的爬梳剔抉,还是立论的稳健审慎,均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学人类学学术史研究的前沿水平.

  • 标签: 中国 文学人类学 20世纪前期 苏永前
  • 简介: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Reiss)和汉斯·弗美尔(HansLVermeer)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它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由加里·斯奈德译注的寒山诗在西方学界和民间受到了极大推崇,对中国文学在国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采取个案分析的方式,以目的论为核心概念,探讨斯奈德对寒山诗的翻译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的借鉴作用。

  • 标签: 目的论 寒山诗 加里·斯奈德 中国文学
  • 简介:华裔美国文包含着中美文化的双重基因。华裔美国文自出现开始,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华裔文化历经了起起落落,最终获得了长足地发展。回顾历史,本文主要分析了华裔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并对华裔美国文自拟手法与中国形象的差异性塑造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借鉴。

  • 标签: 华裔美国文学 发展过程 差异性塑造
  • 简介:2018年10月19日至22日,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文学地理学第三届硕博论坛在陕西省汉中市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文学地理学会、陕西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和湖北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由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硕博士生近120人参会,大会共收到专家学者论文75篇,硕博士论文67篇,与会学者深入研讨了文学地理学领域的前沿理论与热点问题。

  • 标签: 地理学会 学术年会 文学 中国 论坛 广州大学
  • 简介:1840年,西方列强依靠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随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传教士受到各项条约和治外法权条款保护,形成了外国人在华的重要集团。费正清在《1970年代的任务》(Assignmentforthe1970’s)中呼吁历史学界加强对近代来华传教士的研究,随后带动了国内外的历史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探索。随着对传教士复杂身份和立场的不断认知,相应的研究范式也由1980年代的殖民侵略范式过渡到1990年代的文化交流范式。

  • 标签: 来华传教士 中国文学研究 汉学研究 近现代 不平等条约 刘丽
  • 简介:运用语料库的方法研究目标问题,即喻璠琴的译者风格是什么。采用语料库方法可以避免译者风格研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从而使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研究发现,在词汇层面,喻译文用词偏向简短,正式化程度低;在句法层面与BNC小说语料库相比,喻译文平均句长小于BNC小说语料库平均句长,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文语言简洁白化的特点;在句子的翻译策略选择上,喻译处理方法灵活多样,更多使用整句省译而非整句增译。

  • 标签: 喻璠琴 《中国文学》 译者风格 语料库
  • 简介:这本书由香港城市大学组织两岸三地学术精英一同规划专题,按照专题的设计,邀请北京大学及港、台的专家学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分别撰写专章,论述中国化的各个侧面,作为修习中国化课程的基本读物。如此编排,打破了过去按朝代或年代堆砌资料的框架,对浩如烟海的材料做了抉择,有取有合,有详有略,是一部可供广大青年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参考并自修的中国化基础读本。

  • 标签: 中国文化 导读 两岸三地 大学组织 北京大学 专家学者
  • 简介:中国字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1999年创刊,为首批CSSCI来源集刊,至今已出版27辑,目前刊期半年。主编臧克和教授。

  • 标签: 文字 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基地 教育部
  • 简介:目前大部分高校在韩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的韩国文系列课程比例过少,难以安排充分的内容组织教学。导致文学类课程带给学生的信息量受限,同时也影响到学生韩语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韩语专业学生对韩国文课程的认识和需求,探索经翻译途径接触韩国文作品、加深韩国文化理解的教学模式。

  • 标签: 韩国文学 文学翻译 课程设置 教学方案
  • 简介:中国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是一所以文字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藏品年代自新石器时代至今,包含甲骨、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碑碣、竹木器、书法等多种类别,清晰地勾勒出了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字博物馆一期工程用地81亩,建筑面积22700平方米,包括字坊、广场、主体馆等。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以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荟萃历代中国字样本精华,讲解古汉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

  • 标签: 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科普教育基地 专题性博物馆 少数民族文字
  • 简介:摘要对外汉语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培养外国学生对汉语的熟悉程度、对汉语的运用技巧以及汉语的表达形式等内容,还应该提高外国学生对中国化的理解能力以及跨越国家文化的交流能力。所以,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对汉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探究
  • 简介: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现在整个社会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逐步形成对社会起主导作用的精英阶层。这个精英阶层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国文化 士大夫精神 社会结构 精英阶层 改革开放 政治领域
  • 简介: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著作相比,文学史有其特殊性。文学史除了要有历史的连续性、系统性,还应该体现出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在高校文学史教学中,不能偏重讲授文学的外部历史而忽略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不能只选读文学作品而不注重文学作品与作家、时代背景之间的历史关联。如何兼顾文学史的文学性与历史性,是从事高校文学史教学的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文学史 教学 文学性 历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