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而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制作的下肢矫形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现对下肢矫形器对脑卒中康复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矫形器 运动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程在1-3个月内且具有一定步行能力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患者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强度为20%和60%的最大运动能力的电动脚踏车训练,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肌力耐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结果三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2组患者的改善优于治疗1组。结论适宜强度的有氧运动结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有氧运动 下肢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小儿脑瘫主要是婴儿在脑部还没有成功发育的时候,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和姿势的障碍综合征,是儿童时期十分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龄段脑瘫儿童进入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训练,但由于其生理障碍,尤其是下肢运动功能受限,严重影响了其参与学习生活的质量。对脑瘫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运动疗法”“推拿结合运动疗法”“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干预”等能有效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促进全面康复

  • 标签: 脑瘫 病因 下肢运动功能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5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进行踝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整体康复训练,2组均进行8周的治疗训练。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踝关节采用星形平衡测试(SEBT)评估、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及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分。结果:经8周训练后,2组SEBT8个方向平均距离、AOFAS总分及各分项分、CAIT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

  • 标签: 下肢整体康复训练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送教上门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资料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进行球类运动康复智能训练系统进行治疗,对下肢肌张力和肌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和肌力总体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下肢功能,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 球类运动康复 痉挛型脑瘫 下肢功能 送教上门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特点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可导致患者出现运动、语言、认知方面的功能障碍以及负性情绪,这些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音乐治疗是运用专业音乐及音乐元素作为干预,介入医学、教育、日常生活的治疗方式,用于提高个体、小组、家庭或社会的幸福指数。本文着重分析音乐放松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力量素质对幼儿园韵律活动下肢屈伸动作的影响。通过分析力量素质在促进下肢肌肉协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下肢运动灵活性及培养肌肉耐力等方面的作用,揭示了其与动作执行效果、控制能力、持久性及姿势调整能力的紧密关系。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论证,本论文强调了力量素质在幼儿园韵律活动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为教育者提供了设计更有效韵律活动的指导,也为幼儿身体素质的培养提供实用性建议。

  • 标签: 力量素质 幼儿园韵律活动 下肢屈伸动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特殊教育 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存在缺陷的特殊儿童 ,他们面 对生活和学习以及社会适应性 的困难程度与 危险系数则 比同龄 人要大很 多。而康复教育对他们 来说则显得非常 关键和重要 ,运动康复是当下康复教育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运动康复 康复教育 作用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预防和逆转;脊髓损伤后受损部位结构完整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的再生或脊髓移植。

  • 标签: 脊髓损伤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水球项目是一项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运动员在比赛中既要不断地完成各种动作,还要克服水的阻力。由于水的阻力较大,所以运动员在比赛中会耗费大量的体能,需要运动员有较好的肌肉耐力,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下肢是水球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身体前进的重要力量。水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需要有一定强度的下肢力量训练,那么如何才能加强水球运动员下肢力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 标签: 水球 运动员 下肢力量训练 关键要点
  • 简介:《心理康复技术》课程是康复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制定适宜的课程标准是提高学生心理康复技术水平的关键。笔者从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的构建框架与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对高职院校康复专业《心理康复技术》课程标准进行了研究探讨。

  • 标签: 高职 康复专业 心理康复技术 课程标准
  • 简介:摘要:在大健康、老龄化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老年人群康复养老问题,老年康复课程旨在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对老年常见疾病进行居家、社区康复的技能型人才。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以及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融入到老年康复的专业教学当中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梳理了老年康复课程的相关思政元素,并对接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老年康复课程思政案例及思政效果评价体系。

  • 标签: 老年康复 课程思政 教学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康复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主要阐述了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康复中应用的重要价值,系统分析了康复治疗技术在各类疾病康复中的综合应用,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康复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治疗技术 临床康复 综合应用
  • 简介:摘 要: 百米短跑是田径中很难提高的一个项目,在平时的训练中也将面临着更多的困难,需要运动员和教练员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而提高运动员下肢的腿部肌肉力量一直就被我们认为是取得优异的短跑成绩的首要条件。这需要对训练计划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安排,本文主要对百米运动员的下肢肌群力量训练来进行研究。

  • 标签: 百米短跑项目 下肢肌群 力量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运用中医康复单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8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康复单元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语言康复治疗)各65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92%)较高(P

  • 标签: 脑卒中 中医康复单元 失语症 康复疗效
  • 简介:摘要:田径运动以其速度感、力量感、节奏感等特点让体育运动者感受到无限的魅力。短跑运动作为田径运动中的基础项目被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重点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提升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感。体育教师针对短跑运动员进行下肢力量训练前需要分析青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短跑运动 运动员 下肢力量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再加 SET,治疗时间持续 8周。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使用简易下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 FMA、MBI、BBS 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通过8周治疗后,两组结果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

  • 标签: 悬吊训练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 研究目的:观察利用 PNF 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某医院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之将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20人。研究结果:在进行 6个月的 PNF 技术训练后,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实验后的 FMA 下肢运动功能量表的分值,明显比实验前的实验组与实验前后的对照组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表现出非常显著差异(p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PNF技术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武术运动员的下肢力量水平必须与专项技术的运用与运动动作控制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武术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才能有助于竞技实力的提升。其单纯的、与专项技术缺乏联系的下肢力量训练,不但不能有效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还会因训练负荷的过大而导致膝关节、下肢肌群的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由此,深入探索下肢力量训练对武术运动员专项技术发展的影响研究,不仅有利于武术运动的科学化训练,同时也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武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基于此,以下对强化训练方式提高武术运动员下肢力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强化训练方式 武术运动员 下肢力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