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民俗摄影”如今挺火的,但是什么叫民俗?这个事情可能很多摄影人没琢磨过。有圈里人跟我说:“民俗就是怪里怪气的东西。反正拍到人家过日子和我们生活不一样的,就可以叫民俗啦!”如此的“民俗”作品,总是不特别叫好,当然也不特别叫座。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既然追求“怪怪的”,审美上和大众趣味总是有点跑偏,主要的卖点就是一个“新奇”。

  • 标签: 民俗摄影 大众趣味 摄影人
  • 简介:作家顾铮先生曾说:“一种学问。总要和人之生命、生活发生关系。凡讲学的若成为一种口号或一集团,即变为一种偶像,失去原有之意义与生命。”由此提醒我们的摄影人,所有的问题设置、讨论,包括得出的观点和结论都应该与我们的当下生活发生关联。而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所有的艺术不分新旧内外,只分优劣高低,更谈不上同一题材划分作者的国籍内外了。诚然,是有一些中国题材被国外的摄影师拍摄成了可圈可点的摄影作品,有些甚至成为可以进入摄影史的经典。这样的案例这些年媒体已经报道了不少,我相信未来还会继续发现,继续报道。冷静地想这个问题,我以为可能有三方面的成因:

  • 标签: 摄影人 当下生活 中国题材 问题设置 摄影作品 艺术史
  • 简介:网络真是个好东西,天南地北原本根本不太可能有交集的人,通过网络也熟悉了,甚至一些不懂的东西,借助网络也可以找人求救。前不久,看到一个摄影微信群里有人问,相机上的光圈是那个数字,速度又是那个数字等一大堆问题。有网友告诉他,说明书里都有。我当时就想,这位摄影人是不是拿着一台新相机,面对风景时,打开手机上网,通过现场问答,来设定自己的各项拍摄数据,然后拍下一张张照片?

  • 标签: 摄影人 学习 手机上网 网络 说明书 个数
  • 简介:“今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张照片中终结”,1977年苏珊·桑塔格在她的《论摄影》中这样写道。当我最近看到谷歌宣布旗下价值近万元的照片编辑软件NikCollection免费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这句话。

  • 标签: 摄影 控制权 程序 编辑软件 桑塔格 照片
  • 简介: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一个星期,即1937年6月24日至30日,在北平曾举办过一次规模宏大的“北平第一届摄影联合展览会”,许多当时的摄影名家如北京的张印泉、李黎轩、魏守忠、蒋汉澄、方大曾、魏南昌,上海的郎静山、刘旭沧,南京的叶浅予、高岭梅等都参加了这次展出。

  • 标签: 摄影 抗战时期 意味 边区 1937年 抗日战争
  • 简介: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摄影记者。在一次次的灾难报道中,我会问自己:面对撕心裂肺的场面,摄影记者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在这样的命运交汇点,有些人做的事、说的话,带给我对摄影和生命的不同感悟。

  • 标签: 地震报道 摄影记者 尼泊尔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