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乡镇建馆回音本刊记者王自峰赵跃飞9年前,绛县14个乡镇在无人喝彩的情况下齐刷刷地挂出了档案馆的牌子。当时,本刊将此及时地作了报道,引起了档案界不大不小的震动。尽管没有人为此大唱赞歌,说“好得很”,也没有人为此猛泼凉水,说“糟得很”,但两种不同倾向的...

  • 标签: 乡镇档案室 县档案馆 综合档案室 档案工作 乡镇企业 乡镇档案员
  •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提出了要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的“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体现了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对我们新时期干部的要求.有国必有民,“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白薯”是戏剧里的一句台词.深得人心.被广为流传,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这里摘取几朵浪花.以飨读者。

  • 标签: 中国 历史文化 胡锦涛 社会主义 荣辱观 领导干部
  • 简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四川总督锡良的努力下,四川藏文学堂在华阳县(今成都市区)开办,培养“铸造徽办事译员与各种实业教习”。为了让学员适应今后将要面临的偏远山区及高原生活,该校在招收新学员时要求极为严格。

  • 标签: 清末 川滇边藏区 教育 四川藏文学堂 华阳县
  • 简介:提到西双版纳,让人不禁想起美丽旖旎的热带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富饶神奇的自然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那么,你知道吗?二十世纪初的西双版纳,还完全处于封建领主的统治之下,全境处于一种原始封闭的状态,“其幅圆之荒远,山川之险阻,夷俗之野蛮,烟瘴之毒烈,诚无有驾乎其上者“。那么,是谁首先改变这一封闭的状态呢?他就是被陈碧笙喻为“近代治第一人”的柯树勋。

  • 标签: 西双版纳 第一人 近代 二十世纪初 民族风情 自然资源
  • 简介:被誉为“风花雪月地、山光水色城”的文献名邦大理,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自古以来,它以独特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赢得了数不胜数的赞美与咏颂。那是1961年初秋,著名诗人郭沫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身份率团赴印度尼西亚和缅甸访问回国,途经大理,留下了《大理石厂》、《观音塘》、《万人冢》、《天生桥》、《大理温泉》、《望夫云》、《洱海月》、《蝴蝶泉》等十首优美的赞赏诗篇(后整理成《游大理》十首,编入郭沫若文集《东风集》)。

  • 标签: 蝴蝶泉 郭沫若 诗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大理石厂 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