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少年时代就听人说临高县皇桐镇有一处美丽的瀑布。参加工作以后,因工作关系,我也曾多次到过皇桐镇,都因时间安排不及没能光顾。退休了,为兑现久违的盼念,今年早春二月的第一个周日,邀上几个朋友,专程前往观赏。我们到了镇政府,请了镇办公室的小李为我们当向导。车子经过一垄庄稼地,拐过几道弯,驶入一片橡胶林和桉树林便缓缓下了河坡。一下车就听到轰轰烈烈的声音,我不顾河边上的泥泞,急忙往声音出处奔跑,聆听这咆哮的涛声。这是排山倒海的声音,这是更新万物的呼唤,这是激情燃烧的乐章。靠近响声的来源处,一大美丽的瀑布景观展现在眼前。瀑布位于皇桐镇境内银村珏侧,故称银瀑布。瀑布距皇桐镇府所在地2公里,源头出自于银溪,系平川落差所致,落差高度20米,瀑面宽30米,瀑布落处是一深潭,潭面宽400平方米,水深6米。

  • 标签: 瀑布 少年时代 时间安排 临高县 镇政府
  • 简介:逢甲,近代爱国志士、著名诗人、教育家,1864年生于台湾苗栗的一个乡村塾师家庭,幼负报国大志,1889年中进士后,辞官离京,返台从教。1894年甲午战起,他倡建"团练"(后称义军)保卫桑梓;马关议和被迫割台,他悲愤抗争电吁,并率部抗敌。事败内渡祖居地广东镇平(今蕉岭县),力倡兴教育才,赞助康梁维新;民主革命思潮兴起,他借出掌粤省咨议局之便,暗护革命党人,推进社会变革。在辛亥革命高潮到来之际,他为广东和平光复和赴宁参与组建南京临时中央政府作出贡献,当选为中央参议院参议员。

  • 标签: 丘逢甲 临时中央政府 革命党人 蕉岭县 祖居地 称义
  • 简介:江南邑彭泽,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建县,以彭蠡泽(今鄱阳湖)在西而得名,素有"七省扼塞"、"赣北大门"之称。彭泽山川灵秀,风物宜人,"青山好处惟彭泽"、"经知彭泽天多水",宋朝诗人王十朋、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吟咏,足以概括彭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标签: 江南 文化底蕴 鄱阳湖 赣北 青山
  • 简介:自古以来,剑在中国即被视为至尊、吉祥的宝物,因为它代表着智慧的结晶和勇者的襟怀。只可惜剑道不是俯身可拾的技艺,剑也不是现代生活中必须的器物,在时光飞逝中,剑已慢慢被人淡忘了。但是有一位剑铸造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剑的浓厚兴趣,从事剑铸造、修护和收藏的工作。

  • 标签: 古剑铸造师 智慧 修护 收藏
  • 简介:孙髯,字颐庵,号髯翁,昆明人,生于滇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终年79岁.祖籍陕西三原,父亲来云南任职,举家流寓昆明.孙髯自幼好学,入学考试时,因入场搜身,不愿受侮而离去,以后即终身不仕.40岁左右,适遇弥勒州苗漪任昆明育才书院山长,两个相识结为至交.他爱梅花迎霜之骨气,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他与当时名士钱南园、李因培等常往来酬唱,抒发高洁情怀.他身居昆明,目睹水灾给居民带来的痛苦,于是亲自踏勘盘龙江源流、访问农民,查阅历史资料,写出《拟盘龙江水利图说》,提出治水方案.他常到滇池畔观赏水光山色,即景抒情,写出了千绝唱——一百八十字的大观楼长联,一时轰动诗坛.这幅长联,内容深刻,形式完美,气势磅礴,是我国对联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长联是他艺术的荟萃,是他世界观的表述,是他性格的写照.晚年穷困潦倒,栖息昆明园通寺咒蚊台洞穴,以医卜为生,尽管受生活的折磨,仍乐观自如,写下很多诗文.他有个女儿出嫁弥勒州三道桥,老伴(人称孙二奶奶)随他难以糊口,只得从女度日.公元1771年孙髯亦来弥,传说在县城东门外设馆教书,随后又到城西新瓦房村

  • 标签: 孙髯翁 弥勒县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终身不仕 治水方案 入学考试
  • 简介:海河是天津人民的母亲河,进入21世纪,随着市委、市政府的海河综合开发工程的实施,母亲河将更加焕发青春,津城将变得更加雄姿勃勃,繁荣美丽。

  • 标签: 天津 海河 陈塘庄 《封神演义》
  • 简介: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珍宝。做好古树名木的建档工作,对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自然生态,发展旅游事业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做好古树名木的档案工作,我们对树名木档案的特点做了一些探讨。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古树名木 档案工作 历史文化 中华民族 建档工作 自然生态
  • 简介: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和巴利文传入西双版纳地区后,叶就逐步成为傣族人民镂刻经文和记载历史、天文、地理、历法、医药的文字载体.这种叶文字载体虽经千余年的演变,至今仍普遍沿用于各傣族村寨的大小佛寺和傣族社会中,仍是傣族人民镂刻经文,佛经故事和生产、生活的记事形体,它记述着傣族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反映着傣族社会的古老文明史,显现了西双版纳的民族档案特色,是傣族人民的知识宝库,是中华民族档案中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对研究中华民族史,发展民族经济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中的价值 史料档案 档案中的
  • 简介:今扶余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吉林省中北部,吉林、黑龙江两省交界处。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拉林河环抱县境,处在三条河流的河间地带,水利资源丰富,水陆交通发达。

  • 标签: 扶余县 发达 水陆交通 黑龙江 水利资源 吉林
  • 简介:2001年,在北运河综合改造工程中.北辰天穆镇原蔺家渡口的旧址上,架起了一座白色便桥,呼应着河岸柳滩公同的优美景致。桥下水面渡口留下的几块锈蚀斑驳的铁板,仿佛在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 标签: 北运河 渡口 2001年 综合改造
  • 简介:南阳市青华镇的抬妆饰表演,以其玄妙的造型和力学运用的独到之处,被称为中原一绝。青华抬妆饰表演历史悠久。相传清康熙年间.一批山西移民到河南南阳.安家于青华一带。青华镇逐渐集市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时人为渴求苍天保佑风调雨顺.祭祀求佛.开始举办各种民间艺术表演.抬妆饰表演就是其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抬妆占饰表演已不再是祭祀拜神.而成了群众的一种娱乐方式。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闹元宵,农历三月二十八的古庙会,当地的民间艺人就自发组织表演活动。

  • 标签: 民间艺术 南阳市 艺术表演 康熙年间 艺术形式 娱乐方式
  • 简介:湖南省龙山县里古城一号井被考古学家当作方木水井称颂并被誉为"中华第一井".凿井汲水饮用在中国南方大山区特别是溪河边的集镇并不多见.龙山县古县城的城堡巍立于山堡上,有凿井汲水饮用的传统,但这些吊井井深口小.井口一般以能放下一只水桶为限,显然出于安全考虑,以防汲水人特别是小孩坠入.而里古城一号井深14.3米,井口宽4个多平方米.留这么大的井口汲水,不合常理.何况当代里的居民没有凿井汲水的习惯.长长的石板路是当地居民从酉水河挑水饮用的实证.因而里古城一号井是水井的说法值得怀疑,而"洞有秦人书"的传说得到了印证.通过反复考察和论证,我认为里古城一号井不是饮水用井,而是官府的档案馆.或许应该叫"中华第一档案馆".是"洞有秦人书"的一个物证.

  • 标签: 里耶古城 一号井 中国 档案馆 考古 档案保存
  • 简介:非遗建档是活态的非遗资源得以固化保存的有效方式。当前的非遗建档工作普遍在规范性、全面性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整理鲜活案例,引发档案工作者对非遗建档工作的关注与思考。叶经制作技艺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该技艺建档工作为例,在对该技艺建档工作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拓展收集渠道、规范整理环节、加强资源挖掘、重视档案部门地位等相应对策。

  • 标签: 贝叶经制作技艺 建档 现状 对策
  • 简介:4月6日,托马斯·拉和夫人艾丽·拉向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捐赠了其祖父约翰·拉的《拉日记》南京卷,捐赠仪式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举行。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和中央档案馆档案价值评定委员会有关专家出席了捐赠仪式,副局馆长王绍忠主持捐赠仪式。此次捐赠的物品包括:约翰·拉《拉日记》南京卷,即《敌机飞临南京》1-6册(共8本);为表彰约翰·拉为中国抗战所做贡献,

  • 标签: 档案馆 中央 日记 捐赠仪式 价值评定 南京
  • 简介:据《中国文物古迹集萃》介绍:"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钱币属江苏省江阴的咸丰通宝,其直径22厘米,厚1.2厘米、重2.9公斤".同时介绍:"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太平天国时铸的"圣宝"大钱属最大最重的钱币,该币径33.5厘米、厚0.81厘米、重4.5公斤,是当时特命铸造以赐赠的纪念币(仅存半片)".

  • 标签: 世界古币 会泽珍藏 古币王
  • 简介:濬,字仲深,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家贫无书,尝走数百里借书,必得乃已。举乡试第一,景泰五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濬既官翰林,见闻益广,尤熟国家典故,以经济自负。”这是《明史》对濬的介绍。

  • 标签: 档案管理思想 丘濬 性能 隔热 防潮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