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眼部呵护妙法:黑眼圈的形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告别黑眼圈,最有效的方法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充分的睡眠及休息,能有效改善因过度疲劳所引起的黑眼圈。均衡的饮食,如吃含丰富维他命C的水果,及做适量的带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黑眼圈的形成,明眸自然再现。除了拥有健康的生活模式外,我们更可以利用穴位按摩、冷热敷等方法配合,皆有助赶走黑眼圈。温和地按摩眼睛周边的穴位,能刺激神经,

  • 标签: 美容方法 黑眼圈 饮食 有氧运动 穴位按摩
  • 简介:文章结合档案执法案例,分析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适用法律方面的一些不足,并结合实际对档案执法如何适法谈了点认识。执法本身就是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以下简称法规)的过程,执法行为是否合法的关键是看执法者能否正确地适用法规。为使档案行政执法更加合法,下面,我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执法行为如何适法跟大家一起做一分析。

  • 标签: 档案行政执法 合法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档案执法 适用法律 执法行为
  • 简介:今年6月中旬的一天,市环卫局的两名清洁女工刘意敏、刘小荣愁眉苦脸地走进了档案馆。看到她俩愁苦的样子,馆里的同志们热情地接待了她们,并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原由。

  • 标签: 环卫工人 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 档案利用
  • 简介:梅光迪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主张文学改良应立足于传统文化资源,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是必要的,但不可全盘替代本国文化。他与胡适都赞同文学革命,但区别在于,胡适以白话文为突破口,意在掀起思想界的改革,而梅光迪对思想的全盘革新不能完全认同。梅光迪的文学改良思路是面向知识精英的,改革的是文学本身,而胡适则以白话文作为革新思想之工具,面向平民阶层,意在超越文学范畴。

  • 标签: 梅光迪 文学改良 文学革命 文化保守主义
  • 简介:私塾改良是近代教育体制转型的一件大事。近年,私塾改良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重视,也已经有20余篇论文关注这一问题。这些研究成果或者把视角放在一个地区如浙江、江苏进行研究,或者作一全国视野下的私塾改良的宏观勾勒。前人的研究不可谓着力不深.

  • 标签: 改良 私塾 民国初年 北京 体制转型 近代教育
  • 简介:在历史视域下研究档案鉴定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本文发现权力因素一直在档案鉴定理论和实践中占主导地位,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以验证权力操控档案鉴定的合法性,尽管权力因素占主导地位,但是逐渐消退的权力色彩推动着档案鉴定的发展,本文最后以分权的疏导方式对档案鉴定新形式展开讨论。

  • 标签: 档案鉴定 权力 合法性
  • 简介:科技档案是企业的基石,企业依托科技档案为生产、经营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而部门立卷又将把第一手资料齐全、完整地收集起来,按标准化、规范化整理立卷。可见,它的实施和推广意义重大。因此,做好部门立卷工作,解决好立卷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近几年来所抓的重要工作。

  • 标签: 工程档案部门 立卷工作 档案管理 档案收集工作 合法性 优越性
  • 简介:天津是退海地,直到上世纪初,许多盐碱地还“荒旱不毛”。早在1917年,周学熙、朱启钤就在宁河茶淀一带购买土地4万余亩,创办开源公司,试图改良碱地,种植水稻和杂粮。当时,人们期待着通过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在北方盐碱地上建试验场,尽快解决荒地综合利用的难题。1928年华北水利委员会在津设立后,水利专家们认为此状。殊极可惜’。改良盐碱地、沧海变桑田,被提到议事日程。

  • 标签: 北方 盐碱地改良 试验场 崔兴沽村 天津
  • 简介:民初,中国的学制仍因袭日本模式,其多有不合国情之处。在新文化运动中,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备受抨击。80多年前,中国教育改良呼之欲出,设法效仿欧美教育体制,就是当时的主流思潮。其间,欧美教育家曾频频来华考察,使中国教育界能够以全球视野与多元参照系来看待中国自身教育的发展。

  • 标签: 教育家 改良 民初 中国教育 天津 孟禄
  • 简介: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依仗着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就在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忧内患纷至沓来之时,从封闭的贵州山乡走出来一个杰出的人物──黎庶昌,他以自己不同凡响的言行,在中国近代史上,在贵州历史上,留下其特殊的形象。黎庶昌,字莼斋,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生于遵义东乡沙滩(今遵义县新舟区禹门乡)。他出身于一个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祖辈、父辈多饱学之士。祖父黎安理晚年官至知县,其一生之中绝大部分时间以开馆课徒为业。黎庶昌的伯父、父亲也主要是以开馆或任府县官学教授、训导为职业。所以,他虽6岁丧父,家境贫寒,靠生母、庶母纺绩针常维持生计,但仍得到良好的家教,加之长兄庶焘教督

  • 标签: 黎庶昌 维新改良 外交家 曾国藩 思想家 贵州
  • 简介:1912年9月16日,北洋政府正式公布实施《律师暂行章程》,11月13日,经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批准北京律师公会成立。之后,北洋政府又于1916年、1917年、1920年、1921年先后四次对《律师暂行章程》进行了修改。《律师暂行章程》的颁布,标志着民国初期律师制度的正式建立。依据《律师暂行章程》,律师公会对于执业律师风纪、律师收费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违反法律规定、违反律师公会会则的律师,可以行使声请惩戒权。律师公会对于律师的监督、管理表现在沟通律师与司法机构的联系,争取律师自身权益方面。同时,依据《律师暂行章程》,司法机关与律师公会二者在实施对律师的监督与管理职能中,律师公会又处于司法机关的监督管理之中。

  • 标签: 律师公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司法机构 师风 监督管理 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