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在一篇颇有些影响的新闻学论文①中,作者为竞争环境下的各种报纸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市场领导者策略中,作者举出一例:2000年某著名都市报为打压一家新生都市报,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市场垄断力量,上报摊收购这家新生都市报,并限制和惩罚零售商经销该报,使这家新生都市报很快就宣布停刊.作者称:'其思路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 标签: 都市报 作者 新闻学 报纸 力量 新生
  • 简介:近年来随着媒体形态的不断丰富,学界对传媒行业的理论研究从“注意力”过渡到了“影响力”,其中“影响力”更是包涵学界对传媒研究的理论精髓,它精辟地道明了新的社会环境下媒体发展的根本。影响力是指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被受众接收并接受,进而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产生对传播主体有利的力量。可见其侧重于媒体传播的效果而言。

  • 标签: 媒体竞争 传播力 制胜 “注意力” 媒体形态 传媒行业
  • 简介:一、《大河报》发行网络的兴起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报纸的发行采取"单一邮发"的模式,即报纸的发行工作全部由邮局来做,报社专门从事报纸的生产工作。这种发行方式在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落后、人民文化水平较低,报刊种类少的条件下,对报刊的发行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也使国内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但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报业经济日益繁荣,报业竞争不断加剧,这种发行模式相对于报社的各种弊端就日益凸显出来:1、每年通过邮局收订的报纸有上千种,邮局很难根据特定报纸的需求展开专门的促销征订活动,对处于市场竞争压力下的报纸,邮

  • 标签: 发行网络 竞争分析 连锁经营 报纸发行 发行量 报业集团
  • 简介:<正>50年代初期,台湾当局为控制舆论,稳定统治,乃强化新闻审查制度,修改“出版法”,实行“新闻用纸供应办法”,限制各报纸的篇幅(不得超过一大张半,6版),并于1954年完全禁止新报发行,台湾于是进入了“报禁时期”(习惯从1955年算起到1987年底,共32年)。随着形势的变化,民众知识程度提高,新闻界抗拒政治压力的增强,当局不得不转而改为怀柔政策:一方面延请报界头面人物进入国民党中常会,一方面松动对报纸幅篇的限制,1968年放宽为两大张,1971年又放宽至三大张。然而,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广告需求的猛增,各报就采用“换版”的形式,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所谓“换版”,就是头版和副刊不变,其他各版根据发行范围换登当地新闻。发行量大的报纸,有换到19个版面的,几乎每一个县都有换版,连广告也分区换版,等于发行了19家报纸。到80年代,要求开放报禁呼声日高,当局终于迫于舆情,在1988年元月一日开放报纸登记,放宽了对报纸篇幅和言论的限制,管理政策亦趋向开明。台湾报业于是进入了商业化的竞争时期。

  • 标签: 联合报 台湾 新闻局 曼德拉 《联合晚报》 国民党
  • 简介: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经营模式都造成巨大冲击。本文采用企业战略研究中常用的SWOT分析工具,分析了我国媒体产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即政策管制、媒体规模与人才等,比较了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络媒体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详细解析了网络媒体的优劣势,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 标签: 竞争态势 政策管制 媒体规模 中国 媒体产业 SWOT分析
  • 简介:一、传播偏向的现状分析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是信息(Themediumisthemessage)。信息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财富。转型期的中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积极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新闻传播业统计数据表明,各类传播媒介的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手段明显改进,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总体水平上显著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标签: 媒介竞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麦克卢汉 新闻传播业 大众传媒 偏向
  • 简介:新闻的竞争是不争之词,广播大战也是硝烟滚滚。仅辽宁省的上空就有11家电台争奇斗艳,竞争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超越。惧怕竞争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是对市场的胆怯,是对挑战的退避。不能面对挑战,迎接挑战就只能是败阵一种结局。

  • 标签: 广播媒体 媒体竞争 持续创新 广播新闻
  • 简介:自从新闻改革启动,竞争就成为传媒业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先前的一波波价格战、发行战、广告战,不可谓不惨烈,但在加入世贸组织背景下,新一轮竞争正在酝酿中.这一轮竞争将给现在的媒介市场带来什么冲击,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媒介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对新一轮竞争趋势略作探讨.

  • 标签: 传媒业 市场竞争 市场整合 市场细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