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收有“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这一条目,条目说;“简称‘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新闻记者的组织。1938年在汉口正式成立,曾出版《新闻记者》月刊。1938年10月20日部分会员在长沙倡办‘国际新闻社’。总会后迁重庆。在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的重要城市和香港设有分会。1941年4月,总会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 标签: 中国 新闻事业史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记者节
  • 简介:2016年4月4月优异策划☆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报道"我的长江",中国之声,4月11日起简介:4月11日起,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栏目推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报道"我的长江",首篇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看重庆的水质与GDP》,

  • 标签: 长江经济带 中国之声 守望者 长江水质 双城记 青记
  • 简介:槐树是“吉祥树”我们老家那儿,家家喜欢在门前种一、二棵老槐.种槐不同于种其它树,必须把它种在门前,不准将它种在房后。什么讲儿呢?老人们说:“前不栽桑,后不种槐,这是祖训,古辈传下来的.”我长大后看闲书,才知道我国种槐始于西周,朝廷门外种三槐,犹如三公站班位.这习俗流传下来,到北宋王裕还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比其所以志之也。”老百姓种槐时想的没有这么多,主要图它的材质和绿荫.夏天,羽状的复叶儿清新又疏朗,白白的槐花儿又甜又香.多少年了,每当忆及儿时槐下追逐嬉戏的情景,老槐就象一位忠厚长者含笑映现在

  • 标签: 王青槐 忠厚长者 班位 河南石油报 又香 栽桑
  • 简介:1994年春,卸任不久的原新华社社长穆,与他的老搭档--原副社长冯健一起,来到苏南采访.这位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半个世纪的老记者,尽管在国外60个国家、国内四百多个县市留下辗转奔波的脚印,但是到苏南采访还是头一回.在这之前,他也曾乘出差之便游览过太湖和姑苏城,领略过苏南农村的新风貌,为"天堂胜地"惊人巨变激动不已,但是"万事杂陈苦昼短"(注一)的领导生涯,却使他一直未能实现到苏南采访的夙愿.现在,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多年的"苏南梦",终于在他73岁高龄时圆了.

  • 标签: 苏南农村 领导岗位 工作岗位 新华社 新闻 天堂
  • 简介: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巡回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让全国新闻工作者再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想起了在亿万读者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的穆同志。最难能可贵的是,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没有放下笔和照相机,写作“冲动”竟延续到80岁之后!这不仅是新闻史上的奇迹,而且永远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 标签: “三项学习教育”活动 穆青 写作 新闻工作者 新闻战线 照相机
  • 简介:<正>日前,中国际出版传媒与英国出版人集团在伦敦签署协议,双方达成商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中称,双方将利用中英两国资源,面向国际主流市场,协作出版发行中国文化艺术、当代建设和创意设计方面的系列图书。中国际将充分利用中国元素和出版资源,根据英国市场需求,制作完成一系列高端的国际化产品。英国出版人集团则将利用其在英国及欧洲的发行网络和物流

  • 标签: 出版发行 发行网络 出版资源 战略合作伙伴 物流设施 中国文化艺术
  • 简介:为继承和发扬穆的优良新闻工作传统,深入研究穆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5年7月,我们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穆路”采访团一行七人,带着对人民记者穆的崇敬,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奔赴安阳、新乡、辉县,去追寻穆的足迹……

  • 标签: 采访团 穆青 新闻工作 新闻实践 新闻思想 新闻传播
  • 简介:连日飞雪,重读穆《新闻工作散论》,穆先生那睿智亲切的音容似乎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难忘的人,穆先生就是我终生难忘的前辈。他给过我指导,给过我帮助,想起来便油然而生感激、敬重和亲密之情。现在重读他的著作,就像向刘向聆听他的教诲,同时也想起了与他的三面之缘。

  • 标签: 穆青 先生 新闻工作 重读 刘向
  • 简介:拍摄的理由比拍摄更重要。笔下有情,言之有物,文章才有感染力;镜头有情,快门有意,照片才有生命力。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新闻图片是在为历史"立此存照",必须真实。——孙晓

  • 标签: 镜头 快门 作品选 摄影 新闻图片 感染力
  • 简介:举办大型运动会是传播城市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机遇。南京举办奥会,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城市推广机会,得以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示南京精彩的城市文化和辉煌的建设成就。奥会已经结束,总结南京在城市文化建设与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其他城市举办大型运动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南京奥会在场馆建设过程中能够坚持"节俭"理念,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资源,保护了南京城市的文化生态;奥工程建设较为成功地体现了南京城市特色,有效提升了南京城市的旅游形象和精神气质。当然,在青奥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如项目跟风搭车、搬迁力度过大、建设性破坏等问题。

  • 标签: 青奥会 青奥工程 城市文化 公益价值 社区体育
  • 简介:读了穆同志各个时期的作品,在我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他几十年坚持不懈地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了众多为党的事业奋斗的普普通通但又很不平凡的共产主义战士,鼓舞、激励亿万人民起来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当前任务而斗争。用笔为党的事业战斗穆同志有句名言:“记者应该立志作政治活动家”,“要时时刻刻考虑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帮助党贯

  • 标签: 穆青 无产阶级党性 新闻改革 新闻工作者 新华社 通讯
  • 简介: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的新闻学术研究方兴未艾.中国第一位学习新闻学的留日生黄天,有感于中国新闻学术研究"声势的浩大",投身"新闻学术运动"[1],并以丰富的著述成为当时中国新闻学术界最为活跃的一员.在六、七年的短暂时光中,黄天本着"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创办新闻学会,编辑新闻学术期刊,出版新闻学理论著作,投身新闻教育.本文拟对黄天这一时期的新闻学术活动及其对中国早期新闻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加以概括.

  • 标签: 黄天鹏 中国 新闻学术研究 学术活动 新闻学常识传播 新闻学著作
  • 简介:有位哲人说过,努力了你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只要你没有放弃,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当你翻开周一叠叠厚厚的剪贴本时,你就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从一个对新闻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文字、摄影左右开弓的小行家,其问的酸甜苦辣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仅去年一年,周就在《解放军报》发表新闻稿件36篇。其中《一位营房科长的“面子工

  • 标签: 南京军区 联勤部 报道员 战士 周青
  • 简介:<正>穆同志是当代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他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已长达六十春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作品,始终紧扣时代,紧贴人民,成为时代的号角,人民的知音。所以,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其影响之深远,为我国新闻史上所罕见。穆的新闻生涯,显示出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记者成才的普遍规律。他是青年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学习榜样,是中国新闻记者的一面旗帜。

  • 标签: 穆青 成才之道 新闻作品 号手 新闻记者 新闻实践
  • 简介:1993年10月21日至11月22日,新华社原社长穆、原副社长兼总编辑冯健和高级记者周原又一次回到他们的家乡河南.这是他们第三次联袂采访调研.第一次是在1965年冬,距今28年.那一次他们深入豫东老灾区兰考,和着泪水,七易其稿,写出了整整教育一代人的名篇《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字里行间,表现了对一个优秀县委书记的敬,对人民的爱.

  • 标签: 周原 人民的爱 采访调研 副社长 县委书记 冯健
  • 简介:报纸应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新闻实践中,我们能明显意识到,抓住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思想教育,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身边的人和事,是我们加强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丰富素材。在用足用好思想教育资源方面,《黄河晨报》关于王兆的连续报道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连续报道受到山西省委宣传部的通报表扬。

  • 标签: 教育资源 王兆鹏 英雄本色 晨报 黄河 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