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盛夏五月,内蒙古北部的草原森林大火全部扑灭后,自治区人民刚刚喘了一口气。一场6.4级地震突袭了包头市和与她毗邻的达拉特旗、乌拉特前旗部分地区。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发生在我国中心城市的最大破坏性地震。“地震不大不小,时间不迟不早,房子干裂不倒。”这是包头人对这次地震所编的顺口溜。包头市2000家企业中就有1200多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城市街头、工厂车间,记者看到大量的高楼平房、工厂学校、机器设备等虽然“完好”地站立着,但是,内部已伤痕累累。

  • 标签: 包头市 唐山大地震 次地震 社会治安 抗震救灾指挥部 防震棚
  • 简介:人类基因组内充斥着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死亡基因,也就是废弃的基因,相当于基因组中有一个满是坏掉和无用东西的阁楼。

  • 标签: 人类 基因 遗传 DNA
  • 简介:网络科技的飞速进步使得互联网成为当今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平台与传播工具,网络在带给人们生活与学习上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令人担忧的负面影响,泛滥成灾的网络谣言便是一例。覆盖范围广。网络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日益便捷,网络上的每一个公民都能成为信息的接收者与发布者。由于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十分简单,传播者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实现信息群发的功能,同时可以向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参与者发布信息,显然人们已经真正进入了“信息共享时代”。任何人只要接收到任何网络谣言,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能将网络谣言迅速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 标签: 网络谣言 社会危害性 信息交流平台 传播工具 网络科技 世界范围
  • 简介:灾难新闻既是一只魔瓶,又如一口陷阱,如果媒体盲目浮躁,极易陷入被动,讲究艺术,把握适度,才能实现最佳的新闻效应。如何在让灾难新闻不流于俗套,不血腥暴力,不给受众以“二次伤害”,而且还可以深深地打动人,是报道灾难新闻的记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 标签: 灾难新闻 人文价值 地震报道 新闻效应 媒体 受众
  • 简介:巨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日本国内流传着不少谣言。对此,日本各大报社担负起澄清和说明的责任,日本政府也少有地对互联网采取了强硬的管制措施,并借助网民的力量辟谣,澄清真相。

  • 标签: 日本政府 谣言传播 管理 震后 地震灾害 管制措施
  • 简介: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区人民的痛苦和面临的巨大困难深深地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 标签: 汶川 地震 互联网 2008年 救灾工作
  • 简介: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的消息甫一发出,极大的冲击了传媒预定的议程设置,把地震灾区的相关报道推向了舆论的前台。在这一事态过程中,媒介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呈现出了一系列特点。

  • 标签: 地震灾区 设置特点 突发事件 议程设置 新闻传播 消息
  • 简介: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夫地震,大半个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十分严重。在这次重人公共突发事件中,我国政府、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介部经受了一次严峻的危机考验,而政府快速反应、及时公开信息的表现令人瞩目。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各地权威部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及时、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 地震 公共突发事件 社会公众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 简介:本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在“5:12汶川大地震”报道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极力塑造荚雄形象和营造家的氛围。

  • 标签: 汶川大地震 英雄原型 家的原型
  • 简介:"5·12"抗震救灾报道中,我国媒体一改以往面对灾难性事件时的作风,进行积极、公开的报道,在抗震救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新闻周刊》为例,主要从新闻叙事学的角度分析,新闻媒体是如何进行报道,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作用,从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的。

  • 标签: 新闻叙事学 灾难性报道 情景结构 《中国新闻周刊》
  • 简介:汶川大地震之后,笔者一直关注每天的网络新闻、电视直播、本地的报纸以及四川当地的报纸。尽管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但回过头从5月13日这天起开始看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是怎么报道地震的,发现有很多在其他媒体所没见到的新闻报道视角、内容和形式。这些特别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

  • 标签: 南方都市报 地震报道 网络新闻 电视直播 报道视角 报纸
  • 简介:我国此次汶川地震的媒体报道获得了多方关注和好评。多家经济类报纸也对汶川地震进行了及时报道。随着地震救援工作的深入和震后重建工作的展开,震区的房屋贷款问题、保险赔付问题、灾后重建问题等经济问题成为地震报道的重要部分。这次报道和常规经济报道的一个主要区别或显性因素是情感和道德因素的作用。所购房屋已在地震中毁掉,

  • 标签: 地震报道 经济报道 经济新闻报道 经济类报纸 媒体报道 重建工作
  • 简介:谣言有诸多种类,本文以网络地震谣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网络地震谣言传播特点及形成舆论危机原因的分析,着重提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与引导策略。

  • 标签: 舆情监管 议程设置 地震谣言
  • 简介:智利大学地震学研究所近日公布报告称,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后,该国国土面积增加了1200平方公里。根据这份报告,大地震导致智利国土整体向大西洋方向移动,但是该国海岸部分移动的距离要大于内陆移动的距离,比如地震中受影响最大、临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孔斯蒂图西翁市向大西洋方向移动了47米,

  • 标签: 国土面积 地震学 智利 公里 平方 大西洋
  • 简介: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中央电视台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全面展现,深度开掘,立体呈现抗震救灾景象,在宏大叙事中彰显人文关怀,着力反映坚强不屈、大爱无疆的抗;乏救灾精神,提升了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和冬信力,为推动我国新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 标签: 地震灾害 宏大叙事 人文关怀
  • 简介:“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大众媒体的职业记者并不一定是它所报道领域的权威的专家,很可能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受众或受众集体的智慧更应该受到关注。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 标签: 公民新闻 发展 态势
  • 简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发出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25分钟后,新华网再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注:后地震级别两次修正至8.0级)。由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人的平静生活一下子被媒体打破,世界的目光顷刻聚焦中国。

  • 标签: 地震报道 中国媒体 新闻创新 北京地区 新华网 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