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观察》周刊是解放战争时期有较大影响刊物,因为它宣传第三条道路,长期以来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在清除了极左思潮的影响之后,理应对《观察》的功过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其意义恐怕不限于刊物本身。《观察》周刊的创刊《观察》的前身是《客观》周刊,1945年11月11日由安平等在重庆创办,是一份综合性大型杂志。当时抗战刚刚胜利,许多知识分子以为可以秉笔直书了,所以《客观》的出版,适应了这一要求,很受欢迎。但是现实与他们的愿望相距甚远,《客观》不久便夭折了。

  • 标签: 储安平 国民党 第三条道路 共产党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 简介:2014年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拥抱的一年,必将在中国新闻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重视。然而,媒介融合的方向在哪里?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与温度?笔者认为,当前,媒介融合最紧迫的是要解决好渠道和内容两个问题。渠道、内容是传播的两翼,缺一不可。在这里,暂且把渠道喻为高度,把内容喻为温度

  • 标签: 媒介融合 高度 温度
  • 简介:“新闻是跑出来的”,这句话是新闻记者的座右铭。作为一名记者,就要勤奋,做到经常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把笔触放在基层,把镜头、话筒对准群众。用群众的语言去反映新闻事实,这样就能采写出受到群众肯定和欢迎的、有温度的新闻。

  • 标签: 勤奋 采写 温度 新闻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村新报》坚持姓'农',关心'三农',报道'三农',力促新时代乡村振兴,因此我们说《农村新报》的报道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年年初,《农村新报》以'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政策蓝图'为题用了两个整版的篇幅详细解读了中央一号文件,同时结合我省实际,推出了'实施八大工程.

  • 标签: 农村新报
  • 简介:倡导“暖新闻”,发挥暖力量,是地方报纸亲民、爱民、暖民的有效途径。新闻有暖色,报纸有温度。地方媒体如何发挥暖力量,传播暖新闻,本文拟对此作如下探讨。暖新闻的定义“暖新闻”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更不是悲惨世界的再现。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新闻才是暖新闻呢?目前,

  • 标签: 地方报纸 新闻 温度 真善美 地方媒体 悲惨世界
  • 简介:媒体发力优质内容,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解决供需矛盾新难题,是一种定力,也是转型和突破的基础。"新的一年,我们服务大众不止步,追寻新闻不停歇",2月7日除夕出版的大众日报,在一版向广大读者拜年,这句话既是大众日报2016年春节报道思路的主线,也是大众报人薪火相传的理念。诞生在战火硝烟之中,拥有77年光荣历史的大众日报,即便在战火纷飞之际也从未间断、停刊,成为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

  • 标签: 大众日报 新闻创新 报业史 金堤河 战火硝烟 贴春联
  • 简介:小稿子也能激起千浪──《一个高考生的苦恼》采写札记彭华1995年8月14日,四川日报第三版刊登了我采写的文章《一个高考生的苦恼》。这篇稿件全文仅500字,没想到在川报一露脸即引起了强烈反响。遂宁、绵阳、德阳、万县、雅安等一封封信件、一个个电话、一张...

  • 标签: 高考生 李代数 应届高中毕业生 优异成绩 基本保障 上大学
  • 简介:党报派驻各地的记者,是战斗在新闻战线前沿阵地的战士。2002年11月,新华日报编辑部向全省除省会南京以外的12个省辖市派出48名中青年记者,我有幸作为首批特派记者来到泰州。派驻记者如何打开局面?实践中我体会到,学会“高看一眼、深看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标签: 党报 中国共产党 记者 新闻采访 独家新闻
  • 简介:财经工作报道能不能嬗变成财经新闻报道?如果可以,应当坚持什么原则、运用什么方法、有什么规律可循?本文从主角与主体、程序与流程、单向与多向、拼搏与博弈、利害与利益、规则与规律等七个维度阐释了财经工作报道嬗变为财经新闻报道的发力点。

  • 标签: 财经工作报道 财经新闻报道 七个维度 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