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以前,我总认为下乡采访,就得像个采访的样子。因此,每次采访,就把被采访对象从田间、街头找回来,我提问,他回答。结果被采访对象十分拘束,说话死死巴巴,有时还造成采访失败。有一次,我去京堂乡了解一个糕点专业户致富的情况。去了以后,这家的主人正在糕点房里忙碌,我说明了来意,就请人家停下来到屋里谈谈。对方无奈,只好放下手上的活儿来接待我,并一会儿沏茶,一会儿让烟。当我问到年收入情况时,这个专业户以为我是来整他的讨料,吞吞吐吐不愿说,虽然也说了些情况,但与实际收入相差悬殊,回来稿子也没法写,来回白跑了几十里路。

  • 标签: 采访对象 京堂 采访作风 采访方法 农民日报 现场观察
  • 简介:2月8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原青少年研究室主任谢昌逵在媒体上揭露,一个“中国第一月嫂”的媒体炒作,是个恶性骗局。2002年8月28日,他从北京一家报纸上看到整版文章《月嫂刘洁》。此文说,刘洁从事早期教育卓有成效,20年来经她指导的孩子有2000多名,个个都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谢昌逵还买了新华社介绍刘洁育婴理论与实践的专著《赢在起点——中国第一本成功早教案例分析报告》。此书说,刘洁是中国民间早期教育的创始人、

  • 标签: 新闻媒体 新闻报道 新闻炒作 新闻策划
  • 简介:不能忽视隐性有偿新闻有偿新闻可分为公开有偿新闻和隐性有偿新闻。前一种有偿新闻,是被宣传单位拿钱在报台买版面、时间,有票有据;后一种有偿新闻,是被宣传单位给个人“奖偿”,无票无据,作者、编者私下得利。隐性有偿新闻比公开有偿新闻的危害性更大。第一,更严重...

  • 标签: 有偿新闻 使人
  • 简介:笔者曾在《关键在有“得”》一文中强调:“采写一得”类稿件写作的成败,取决于是否真有“得”,而且只能是“一得”,不能有二得及二得以上,这也才切《新闻与写作》这次举办的“新闻采写一得”征文活动的题,才叫答是所问。然而,在看了部分应征稿件之后,感到确实尚有一部分作者并未弄明白这次征文的最起码的要求,寄来的稿件离题太远,答非所问。《书书咱平凡的人们》一文,在这方面很有代表性。读完《书书咱平凡的人们——<光环>新闻采写一得》全文,感到作者主要在两个方面答非所问。

  • 标签: 新闻采写 应征稿件 《新闻与写作》 太远 提炼主题 《中国体育报》
  • 简介:时下,很多办得不错的报刊在报纸的醒目位置或者是刊物的目录处,刊有诸如“本刊所有文字、图片作品,我们享有独家的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违者必究”的声明。登这份声明是很有原因的:一方面,因为在传媒市场同样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的现象,而且比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媒体不光转载别人的文章不给稿费,而且有的改头换面署上自家的名字,更有甚者还曲解原意,无中生有,给被转载者惹上官司。另一方面,则是媒体维权意识的提高,这是在市场经济下,激烈竞争的结果。越来越多的媒体瞄准同一个受众市场时,就要靠自己特色的东西取胜。而转载、摘编的结果就是破坏了这种人无我有的独家性。所以,刊出类似的声明,旨在杜

  • 标签: 著作权 转载 新闻 法律角度
  • 简介:有一个衙役呆得不行。刚刚说过的事,转眼就会忘个一干二净。有一天,上司叫他押解一个犯罪的和尚回府,临行时,他怕误了大事,仔细地将人与物查对了一番,便把和尚、自己和所带的东西编成了两句顺口溜。一边走,一边唠叨:“包袱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那和尚见衙役如此痴呆,便假装饥渴难忍,要与他喝酒后再行,呆衙役本来嘴馋,求之不得,于是将和尚的枷打开,和尚则趁劝酒之机,将衙役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把衙役的头剃个精光,又把法衣与枷给他戴上,便溜之乎也.呆衙役酒醒以后,查看了周围的东西:包袱、雨伞有,再摸自己的身上,法衣和枷也在,但见缺一个人,开始是惊呼和尚哪里去了,继而又摸自己的头,发现是光秃秃的,便说:和尚在,可我

  • 标签: 词项 二净 谓项 性质判断 否定判断 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