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一、播音员主持人压力测评与诊断的意义压力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其完整定义是:个体对在环境中受到的威胁有所知觉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安有所预期,因而对机体产生刺激、警告或使其活动。压力可以发生在我们调整或适应环境的任何时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竞争激烈,每一个工作者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但是工作者长时间处于紧张的压力状态下,正常的心理与生理功能都会发生改变。有关工作压力的研究发现:压力不但对工作者的健康可能造成很大的伤害(大约50%-80%的疾病都是心理躯体疾病或是与压力有关的疾病①),

  • 标签: 播音员主持人 工作压力 诊断工具 测评 社会心理现象 适应环境
  • 简介:在种类繁多的社交媒体中,SNS社交网站(以下简称社交网站)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截至2010年6月,中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规模达到2.1亿人。但是国内社交网站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是,赢利模式单一,赢利能力十分有限,多数社交网站处于亏损中,①因此,社交网站如何建立有效的赢利模式,成为话题。一个业界和学界高度关注的SNS+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适时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也引发了如何推动SNS+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思考。

  • 标签: 社交网站 电子商务 SNS 商务经营 赢利模式 经营模式
  • 简介:随着大量陌生人成为微信联系人以及用户隐私担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社交媒体产生倦怠情绪。为了解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6),从社会交往压力视角出发,基于压力源-负担-结果(SSO)框架,构建社会交往压力源、社交媒体倦怠和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模型。研究发现,社交过载和信息过载压力源正向影响社交媒体倦怠,而隐私关注和消极社会比较不影响社交媒体倦怠。此外,社交过载、信息过载和隐私关注(压力源)会通过影响社交媒体倦怠(负担)进而影响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结果),社交媒体倦怠在社会交往压力源与结果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最后,社交媒体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社交媒体倦怠与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

  • 标签: 社会交往压力 社交媒体倦怠 不持续使用意向 微信朋友圈
  • 简介:2007年11月6日,中国互联网又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诞生,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平台——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以30港元的开盘价推算,阿里巴巴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从而一举跻身能和腾讯、百度决一雌雄的互联网第一梯队。

  • 标签: B2B电子商务 阿里巴巴 香港上市 中国互联网 网上贸易 开盘价
  • 简介:基于大数据技术,读者能更自主地选择电子刊物阅读,同时其选择也更容易被记录。刊物由传统纸质到数据化出版,形式由单一到多样化,付费方式灵活。电子刊物的内容愈加丰富,在文字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了音、视频元素。移动终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让大众的阅读模式较传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加深,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本文通过对手机电子刊物的形式及其付费方式的研究,呈现这种变化发展的优势。

  • 标签: 大数据 电子刊物 形式 付费方式
  • 简介: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国际救援队"、"广州公安"、"成都发布"三个政府机构微博和朱永新、陈士渠和杜少中三个个人公务人员微博在一周内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样分析,旨在探究中国政务微博在经历一年的摸索后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以及政务微博对中国政治传播的带来影响,并指出政务微博未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政务微博 政治传播 内容分析
  • 简介:美国的电子邮件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性言论,与政治言论一样,享有宪政保护下的言论自由。对其实施的法律管制,只能是基于内容中立的“时间、地点或方式的规制”,即赋予广告邮件接收方选择退出的权利。

  • 标签: 电子邮件广告 垃圾邮件 表达自由 选择退出
  • 简介:刘易斯·芒福德作为媒介环境学派的先驱之一,其思想极富深度,这源于芒福德本人丰富的学科背景和他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通过论述芒福德的媒介技术观,试图厘清芒福德、马歇尔·麦克卢汉与詹姆斯·凯瑞媒介技术思想之间的关系,明晰芒福德在媒介环境学派中的位置。芒福德、麦克卢汉和凯瑞都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三人围绕技术与媒介做出过许多探索,诸多思想存在着差异和交织。凯瑞通过考察传播技术与文化、意识形态、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从印刷术和电报、电视、计算机等电子技术手段对现代社会形态的复杂影响上着手,对麦克卢汉和芒福德媒介思想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区分,并为二位巨匠构建了一次不在场的争论。芒福德早期认为技术对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与麦克卢汉的诸多观点一致。芒福德晚期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看到了新技术对权力集中的有益之处,并对麦克卢汉进行了批判。虽然芒福德对电子传播技术由肯定转为批判,但是其出发点却从未转变,那就是对人的自主权的关怀。凯瑞继承了芒福德这种精神。在凯瑞的思想中,可以看到晚期芒福德的诸多痕迹,比如芒福德强调过'仪式'对集权统治的重要性,这对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即为一种启发性的存在。尽管媒介环境学派成长于北美地区,但是因其对媒介、技术与社会的深入考察,其思想对处于传播技术急速更迭的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常大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媒介技术 有机性 电子传播 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