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特大伤亡,瞬间震惊了世界。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国际各大媒体就纷纷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四川。新华社5月22日的消息说,有114家境外媒体的550多位记者在灾区采访。《华盛顿邮报》网站还开设了一个新闻图片专辑《地震实录》(pickingupthepieces),专题报道中国汶川大地。该专辑自5月13日开始发布汶川大地相关报道,每天更新,截至到6月2日,在20天里累计发布新闻摄影图片100幅。他们主要采用美联社、路透社和世界最大的图片社盖蒂图片社提供的新闻图片,并通过后者转发法新社、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媒体采自中国的新闻图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刊载中国摄影记者的作品多达12幅。

  • 标签: 《华盛顿邮报》 图片报道 地震 网站 新闻图片 境外媒体
  • 简介: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8.0级地震给当地造臆隆重损失?在如此重大的危机事件面前,各媒体迅速行动,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受众展示着地震的巨大危害:瞬间被夷为平地的县城,垮塌的幼儿同和学校,悲怆而执著寻找的母亲,不抛弃不放弃的人民子弟兵,老泪纵横的温总理……这一切在满足受众极度信息渴求的同时,也让每个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灵震撼。

  • 标签: 人文关怀意识 地震 危机事件 表现手段 个人感受 汶川县
  • 简介:本文运用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对“5.12汶川大地”发生后《楚天金报》的情感报道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读者访谈,发现情感报道的运用存在明显的“使用一满足”现象。

  • 标签: 公共危机事件 情感报道 框架 使用与满足
  • 简介:今年2月10日凌晨1时57分,江苏常熟以东地区发生5.1级地震,苏州、无锡、南通、南京、上海及浙江嘉兴等地都有震感。由于这次突发性事件发生在苏州范围内,我们《苏州日报》作为当地的一张党报,围绕“一要稳定,二要鼓劲”这八个字,以较多的篇幅既报道了灾情又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受灾地区人民的关心、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协力抗灾的情况。

  • 标签: 苏州日报 江苏常熟 浙江嘉兴 新闻舆论 苏州地区 昆山石
  • 简介:本文将眼光投向各大新闻媒体对于5·12地震灾区民众的报道上,试图了解和分析“灾区人民”这一特殊群体在新闻报道中呈现出何种形象,这种形象构建有何特点、规律。

  • 标签: 地震灾区 形象构建 地震报道 新闻媒体 新闻报道
  • 简介:当今社会是"媒体社会",当今时代是"媒体主导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下,广播电视更是把媒体对社会的渗透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创新与突破为标志的广播电视新变革正悄然前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政策密集出台,这都昭示着广播电视产业已经进入一个通过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阶段。

  • 标签: 地方电视台 影响力 广播电视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媒体社会 品牌
  • 简介:自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近几年发展的十分火热,尤其是一些曾经在传统媒体中的人物变换角色,自立门户,成为完全的自媒体人时,关于自媒体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自媒体节目概述及现状分析,自媒体视频节目特征及自媒体节目未来发展预测三方面进行关于自媒体节目的探讨。

  • 标签: 自媒体电视节目 现状 特征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