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向保险业投资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2007~2011年在中国境内经营业务的74家保险公司为样本,使用GMM方法分析了保险公司的融资能力与融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测度了“融资悖论”的存在性。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投资于保险业的资金存在着明显的“融资悖论”现象,资金在保险业的流向不符合“资本逐利”的基本规律。而且,寿险公司因其业务具有较强的现金吸收能力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存在比财险公司更为严重的“融资悖论”现象;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因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也存在比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更为严重的“融资悖论”现象;保险业中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着严重的“融资悖论”,而外资则是典型的“现金追逐者”,依循“逐利”规律谨慎向中国保险业投资。其次,从不同融资渠道投向保险业的资金在“融资悖论”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表象。投资于保险业的内部资金是典型逐利的,丝毫不存在“融资悖论”;而由于出于占有金融资源、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和不合理投资等因素的考虑,投向保险业的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等外部资金具有严重的“融资悖论”,可见,保险业的外部投资者未能准确寻找适合投资的保险公司。最后,本文还以新《保险法》的出台为例,分析了制度因素对保险业“融资悖论”的抑制作用,保险市场的制度完善能有效矫正对“资本逐利”规律的扭曲,能引导资本流向更加合理的保险公司。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处理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更有力地证实了保险业“融资悖论”的存在性。

  • 标签: 融资悖论 资金逐利性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
  • 简介: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成长存在明显的亏损经营等现象,中小寿险公司尤为突出。在这种背景下,展开寿险公司成长路径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中小寿险公司的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对我国寿险公司成长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小寿险公司多选择单一业务或主导业务模式,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而大规模寿险公司多采用多元成长战略。随后,本文选择我国39家寿险公司2007-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创新能力、回归产品保障功能、拓展新业务、提升经营效率等因素显著促进寿险公司尤其是中小寿险公司成长,展开价格竞争对中小寿险公司非常不利。本文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促进我国寿险公司成长提出建议。

  • 标签: 中小寿险公司 路径选择 影响因素
  • 简介:宏观经济因素对保险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宏观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经济运行状态因素,经济政策因素以及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因素,其中,经济运行状态因素对保险的影响又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利率对保险的影响,储蓄对保险的影响通货膨胀对保险的影响,从1996年开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由治疗通货膨胀转向刺激需求,调整结构,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三年多来,央行七次降息,使得资金“价格”总水平大幅度下调,按一年期存贷利率为标准,存款利率下降近80%,贷款利率下降52%,这对保险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保费收入出现增长高潮,如对保费收入结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降息主要影响的是寿险保费收入,其数量由1996年的324.62亿元猛升到1998年的682.70亿元,增加了一倍多,而产险保费收入增长速度受宏观经济影响,仅1996年的452.32亿元升到1998年的499.6亿元,变化不大。

  • 标签: 降息 寿险业 供求关系 模型分析 保险
  • 简介:世界各国的出口信用体系大同小异。一般来讲,出口信用机构是一国出口信用体系的核心,它在政府和企业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直接起着导向性作用,从而引导融资银行的资金流向。各国的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在业务范围、机构设置、模式选择等方面各有不同。针对我国出口信用体系的发展变化和现实状况,中国进出口银行应进一步突出中国政府对外优惠贷款唯一承贷行和外国政府贷款主要转贷行的政策性银行地位;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则应更多地承担起国家出口信用机构的责任。

  • 标签: 模式分析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出口信用体系 官方出口信用机构 中国进出口银行 国际
  • 简介:我国已进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和基础的一种产业,将在未来10-15年内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随着发电企业的高速增长,在行业的风险管理与保险服务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迫切需要保险公司进行保险服务模式的更新,即以依靠多个保险实体共同运作的新型服务取代只靠某个保险公司单独运作的传统服务,不断提高发电企业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市场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

  • 标签: 发电企业 风险管理 保险经纪 保险服务 模式更新
  • 简介:基于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不同含义,利用1985—2012年的样本数据,本文利用cF滤波法计算了非寿险三大险种的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影响不同险种保险周期与承保周期的不同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不同险种的保险周期基本一致,都为4至8年左右,也基本同时达到波峰或波谷;不同险种保险周期的影响因素也基本相同,主要受GDP、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险种的承保周期具有很大的差异,不但承保周期的长度差异很大,而且也并非同时达到波峰或波谷;不同险种承保周期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其中机动车辆保险的承保周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其他险种则除受赔款支出影响之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保险监管部门的逆周期监管应以承保周期为主要对象,并根据不同险种区别对待。

  • 标签: 非寿险 保险周期 承保周期 险种
  • 简介:本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择不同的投入、产出变量,分别从企业和社会角度两方面,对24家保险公司2008年~2013年交强险经营效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4家保险公司的企业效率和社会效率并不总是同步,有些公司两个效率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为考量影响企业效率和社会效率的因素,文章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的省份越多,其企业效率越高,而社会效率越低。并且,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程度所属集团下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对社会效率都具有显著正影响

  • 标签: 交强险 数据包络分析 企业角度 社会角度
  • 简介:本文借助专家投票法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分析,就互联网对我国保险营销渠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对传统保险营销渠道的影响以替代效应为主,但在减少营销渠道对保险企业资产规模的限制和促进投保人从该渠道获取全面信息方面,对传统营销渠道有所改善;互联网在对保险产品复杂度的限制、保户服务体验和粘性以及渠道风险性等因素上的作用不显著。同时还发现,互联网对保险代理渠道中少数代理渠道的促进作用显著,对其他渠道的影响以替代效应为主,但会受到保险公司网络营销布局等因素的干扰。基于以上分析,为促进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本文从监管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互联网保险 营销渠道 专家投票 PLS回归
  • 简介:本文将社会福利作为衡量保险市场效率的标准,分析保险人的风险分类行为是否有助于信息不对称保险市场效率的提高。本文首先证明了信息不对称保险市场存在市场失灵,然后比较了实施风险分类前后社会福利的差异。结论表明:-3保险市场处于R—S均衡时,准确性较高的分类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改进,准确性不高的分类不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改进;当保险市场处于wilson均衡时,除非保险人能对投保人进行较准确的分类,否则风险分类反而会使社会福利下降。

  • 标签: 信息不对称 风险分类 社会福利 市场效率
  • 简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风险层面的环境变化、宏观经济制度环境的变化等都为财产保险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目前财险行业已经实现承保盈利,但基础并不牢固,国内财险市场已经进入3到5年的硬周期阶段,各大保险公司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集约化管理和新技术应用,提升成本管控能力,未来需要把成本管控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更加关注综合成本率,控制和降低保险业务成本是保险公司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 标签: 财产保险 综合成本率
  • 简介:一、保险会计新政简介(一)出台背景——CAS25有待补充和完善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与保险业相关度最高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分别简称“CAS25”和“CAS26”)。保监会于2006年10月发文要求所有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 标签: 保险会计 保险业 《企业会计准则》 新政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再保险合同
  • 简介:现代科技使物理学与医学得到了有机的结合,由此引发了医疗新技术的革命,一种疾病的多种治疗方案应运而生。由于医学信息在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不对等性,使得引导新技术实施的医生成为了新技术应用的主宰。当医疗服务成为一种消费的时候,当医疗收费与医务人员的收入成正相关的时候,治疗方式选择的确切性就难以在科学的前提下得到保证。

  • 标签: 医疗服务 医保基金 医学信息 医疗技术 医务人员
  • 简介:一、背景介绍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灾害损失补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国24353.7万人次受灾,从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来看,地震分布范围广泛、破坏力强的特点成为人类的第一大威胁。我国地震风险应对体系仍以政府救灾为主,而保险在地震风险管理中的职能缺位已经制约了地震受灾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地震保险 地震风险 损失补偿 汶川地震 保险金额 应对体系
  • 简介: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新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它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际金融领域拉开帷幕,70年代获得一定发展,80年代开始风靡全球,进入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传播,本文要分析的金融创新就是指70年代以来的世界金融领域进行的一场有影响的结果性变革,这次变革的理论背景主要是兴起于70年代的金融深化理论,理性预期理论,利率平价理论等的影响,从实践来分析,当代金融创新的动因包括:回避金融体制;来自资本管制的压力;金融竞争加剧;金融电子化等科学技术的推动。

  • 标签: 金融创新 货币供应 货币需求 货币政策
  • 简介: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农村医疗支出也会增加。未来若单靠政府投入势必会带来沉重的财政支出负担,长期将难以持续。基于这一背景,作者认为应当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培育市场,尽快建立起多支柱的医疗保障体系。本文从需求角度出发,认为影响农民健康保险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卫生资源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并采用三因素中的代表性变量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卫生资源和支付能力与健康保险需求具有较强的灰色关联度。

  • 标签: 健康保险需求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