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市场管理方收取广告费合理吗?万马服饰市场的数名经营户:最近,市场管理方要求每个经营户交纳180元广告费,参加市场统一的营销宣传活动。有些经营户不想参加,但市场管理人员要求经营户必须交钱。

  • 标签: 市场管理 广告费 经营户 市场统一 营销宣传 人员要求
  • 简介:大宗交易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大宗交易是否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是否具有较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市场微观结构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使用我国沪深A股的大宗交易价格和普通场内交易收盘价日数据,采用永久短暂模型和信息份额模型考察了大宗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沪深A股市场大宗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弱,而普通场内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强;这与大宗交易机制本身有关,大宗交易的交易成本高、流动性差、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参与大宗交易的积极性,阻碍了大宗交易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另外,还与“大小非减持”的现实背景有关。

  • 标签: 大宗交易 价格发现 永久短暂模型 信息份额模型
  • 简介: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信息受到了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盈利预测信息是指预测主体(上市公司)对其未来的某个或某几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所做的预计和测算而生成的信息.它是一种事前信息,这一信息的披露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

  • 标签: 盈利预测 深市 沪市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 投资
  • 简介:会计稳健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保护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它为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可乘之机,损害企业价值和投资者利益。本文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考察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验证会计稳健性在我国当前经济制度背景下能否发挥正向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盈余管理因素之后,会计稳健性与投资过度(不足)水平显著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论对资本市场监管和准则制定部门选择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会计稳健性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会计稳健性 投资效率 公司治理
  • 简介:在证券市场特定交易日的异常收益率现象研究中,有关节日效应的研究是最受关注、争议最多的之一。国内外学者多年来重点对节前交易日规律性地出现异常收益率的现象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但对节后效应,尤其是中国市场传统节日节后效应的系统研究尚鲜见。本文主要运用GARCH(1,1)模型对中国A股市场1997~2011年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春节节后效应的存在,并发现节后交易日市场异常波动性是节后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节后效应 异常收益率 GARCH(1 1) 模型
  • 简介:本文考察了企业的R&D支出资本化VS费用化决策是否并且怎样影响企业通过R&D决策来调节盈余。运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前后的企业R&D支出数据,研究发现R&D支出费用化的企业会从事真实R&D交易活动的盈余管理,削减R&D支出来达到盈余标准。R&D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企业不仅从事真实R&D交易活动的盈余管理,削减R&D支出,而且还会从事应计项盈余管理,削减R&D支出中的费用化部分,这说明R&D支出的会计选择会影响随后的盈余管理决策。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会计准则的变更会导致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变化。

  • 标签: R&D:资本化 费用化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以中小板与创业板近两年首发上市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首发上市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上市前一年盈余操纵的程度显著下降,但创业板公司盈余操纵程度大于中小板公司。虽然盈余操纵行为推高了发行价,但投资者的认购热情未受到影响,首日投资回报取决于投资者情绪,与盈利能力及成长性无关。首发上市时的盈余操纵程度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但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现象导致盈余质量下降,而机构投资者和会计师事务所也未能显著提高盈余质量。创业板公司盈余质量整体上低于中小板公司,但规模大、成立时间长的公司盈余质量相对较高。

  • 标签: 首发上市 盈余质量 创业板 中小板
  • 简介:自“非公经济36条”及新“36条”颁布后,隐性行业壁垒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主要的行业障碍。本文通过对2003-2013年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行业壁垒水平及其分配行为的研究发现,隐性行业壁垒不仅造成民营上市公司在行业间分布的不平衡,使其主要处于国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而且隐性行业壁垒水平的高低与民营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意愿、派现意愿及派现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对于深化和落实新“36条”、改善资本市场的分配现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隐性行业壁垒 股利分配 新“36条”
  • 简介:本文运用2005-2012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证券基金市场中投资者追逐明星家族基金的投资收益情况。研究发现,投资者偏好追逐明星家族基金,但单纯地追逐明星家族基金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非明星家族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显著高于明星家族基金,因此更具投资价值。旗下基金业绩差距越大,规模越大,前期拥有明星基金的家族制造明星基金的动机越强,未来成为明星家族基金的概率更高,然而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明星,其投资收益率显著低于样本平均水平。投资者应该避免被明星效应误导,选择真正的明星,中短期投资可以选择高离差或大规模的非明星家族基金,而长期投资则可选择小规模家族基金而避免垃圾家族基金。

  • 标签: 基金家族 投资者收益 明星基金 溢出效应
  • 简介:本文使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的50000余份行业研究报告,以中国A股1475家公司24167个收到研究报告的事件日为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分析师撰写的研报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研报评级越高、分析师名气越大、分析师所在券商的名气越大,投资者根据其研报买卖股票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但明星券商的作用局限于短期:(2)信息不对称会影响研报的作用,研报涉及的公司信息越对称,分析师的评级作用会显著降低。

  • 标签: 行业分析师 研究报告 评级 信息不对称
  • 简介:本文基于锦标赛理论,考察关键下属高管与CEO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及其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下属高管与CEO薪酬差距越大,公司业绩越好但业绩波动性也越大;进一步研究显示,上述关系在董事长与CEO非两职合一或非CEO高管人数较少时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反映薪酬差距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产生积极作用,也会造成消极影响,这一经验证据不仅对上市公司制定更合理的高管核心团队薪酬结构有重要意义,亦对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具参考价值。

  • 标签: 关键下属高管 薪酬差距 锦标赛理论 公司业绩 业绩波动性
  • 简介:2007年正式实施企业R&D投入新会计准则,新准则的目的在于:使企业的研发投入项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能够更客观、真实的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国内众多学者围绕新准则对企业R&D投入绩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分歧较大:一方面较多的学者认为新准则有了很大改善,能有效改善企业R&D投入绩效,达到准则修订的最初目标;另一方面不少学者则认为,新准则存在很多不足,难以达到准则修订的最初目标。在此背景下,研究新R&D会计准则对企业R&D投入绩效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标签: R&D会计准则 研发(R&D)投入 研究与开发 R&D投入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