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股东代表诉讼又称派生诉讼、传来诉讼或代位诉讼,它已为各国公司立法认同,并成为保护少数股东利益的重要的司法救济手段。我国有必要明确规定股东代表诉讼,具体有:在原告主体资格上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规定单个股东股还是少数股东权,二是股份持有时间的要求,三是提起诉讼的股东是否为记名股东与无记名股东,有表决权股东与无表决权股东的限制;在股东代表诉讼的范围上规定为控制股股东、董事;诉讼请求范围包括停止违法和侵权行为、要求赔偿;诉前程序为30日即可;诉讼实体条件为实施了诈欺和严重疏忽行为、造成损失并不能用其他方式有效排除;律师费用胜诉由原告公司负担,败诉自行负担。

  • 标签: 股东代表诉讼 少数股股东 控制股股东 司法救济
  • 简介:国有资产流失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公益诉讼不啻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我国国有资产公益诉讼应采取“三元制”的启动模式,即个人、社会团体、检察机关均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可采用前置审查和事前预防诉讼模式;公益诉讼成本应在原告、被告、国家之间合理分担,兼顾公平和效率;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奖励公民进行公益诉讼

  • 标签: 国有资产 公益诉讼 诉讼模式
  • 简介:类型化理论在民事立法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适用价值。目前我国社团立法亟待完善,应以民法典的制订为契机,明确社团的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在此基础上制订民事单行法即社团法,从而填补现行社团立法框架中基本法缺位之不足。在此过程中应运用类型化理论指导社团立法实践,对社团进行类型化规范研究,以实现科学立法的目标。

  • 标签: 类型化 规范 社团 立法
  • 简介:下面记录的这个案例,发生在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以后,涉及到老所遗留的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其间又牵涉到银行出具虚假进帐单等验资诉讼中常见的第三者责任,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案件中到一些民法的基本理论,具有探讨价值,案件的处理结果又比较理想,特将诉讼的过程记载下来,希望对会计师事务所在处理类似案件时有所启迪。

  • 标签: 会计师事务所 验资诉讼 案例
  • 简介:基本案情2000年3月,A国税分局在对B企业进行纳税检查过程中,发现当年2月份该企业从C市D公司取得的两份增值税专用发票有虚开嫌疑。该分局对这两份专用发票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确属虚开。其后A分局通过对B企业的经营情况作进一步检查,又发现该企业上一年度5月份也有两份从D公司取得的专用发票。于是,A分局决定对这4份专用发票不予抵扣,并作出税务行政处罚,该企业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为,A国税分局只有B企业当年2月份取得的专用发票为虚开的证据,并不能证明B企业上一年度取得的2份专用发票也是虚开的,判决A分局撤销处罚决定,并由A分局重新作出税务行政处理决定。

  • 标签: 中的证据 行政诉讼中的 证据问题
  • 简介:深圳富士康员工频繁自杀事件引发了社会多层面的思考。地税部门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地税干部职工也处在市场经济和多种价值观的冲击下,同样面临周而复始的工作和压力,我们有必要提高警惕,切实关心基层干部职工,了解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维护地税系统的和谐稳定。笔者认为,要结合地税系统“三基建设”要求,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重视基层,加强思想引导工作。了

  • 标签: 富士康 精神危机 干部职工 思想引导工作 地税部门 地税系统
  • 简介:随着司法改革和税制改革的深化,我国涉税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多。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近两年来发生的涉税司法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了我国税收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纳税争议的双重前置制度、在部分地区建立税务巡回法庭,放宽税务争议案件受案范围和法院司法审查权等建议,以此促进我国税收争议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

  • 标签: 税收争议 行政诉讼 税务法庭 税务争议受案范围
  • 简介:税务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服税务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申请,请求一上级税务机关重新处理,上一级税务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诉,对主管税务机关的原决定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维持,变更,撤销或者责令原处理机关补正,限期履行和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裁决的一项行政司法活动,它是我们行政复议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及时,对于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行政复议 税务行政复议 税务机关 税务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