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理论上深刻认识“小康社会”的思想根源,构建全面、科学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监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和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路径,确保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研究表明,应从建立小康监测部门联席制度,对监测方案进行适时修订,加强对小康指数的宣传等方面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监测;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一是抓重点,打好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以及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二是补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是强弱项,持续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标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准脱贫 美好生活
  • 简介: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征,市场难以提供或不能完全提供,由此村庄公共品供给主要由各级政府主导,又因其主导地位不易动摇,加之公共品供给缺乏竞争、供给主体的经济人行为、需求主体的参与性不足、社会力量参与性不足等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的失灵,如公共品供给的城乡二元化、供与求失衡、供给效率低及政府"寻租"等。文章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以村庄公共品供给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村庄公共品供给中政府失灵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村庄公共品供给的路径重构,以弥补政府失灵。

  • 标签: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品供给 政府失灵 路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