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一种适用于中小型氯碱企业的氯气事故处理装置。在突然停电、泵出现故障突停或保护装置误动作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利用直流电能和液位压差,能迅速自动启动,打开气动薄膜调节阀,使高位槽中的碱液流下,对冲破水封的泄漏氯气进行紧急吸收处理,避免氯气外泄,保证安全生产。

  • 标签: 事故氯处理 氯碱生产 氯气泄漏
  • 简介:摘要在锅炉给水处理工艺过程中,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近几年在这些方法基础上做的调整和改进,对除途径的分析、除方法的比较和分析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锅炉 给水 除氧 技术
  • 简介:以此乳液为基料制成水性环酯防锈漆,其施工性、自干性和防锈性能均达到溶剂型环酯漆的技术水平,可以替代传统溶剂型环酯防锈底漆,用于钢铁构件的防锈和装饰。

  • 标签: 水性环氧酯 防锈 涂料
  • 简介:化工二厂空分分厂的主要产品是氧气和氮气.分厂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深冷(—190℃左右)以及高压容器多(2.5MPa),尤其是每天进出的几百只氧气瓶,只只是隐性炸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较严重.在空分分厂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分厂自成立以来,没有发生一次较重大的事故,更没有人员伤亡事故,这是与严格管理分不开的.一、思想重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空分分厂担负着全公司的供氧气、氮气的重任,空分一旦断气,将影响全公司的生产.分厂领导深感自己身上的担子和责任,把"安全保生产,稳定供氮"列为分厂一贯的口号.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每天在各职能人员巡检后召开生产调度会,

  • 标签: 安全生产 空分 高度重视 高压容器 生产调度 伤亡事故
  • 简介:随着绿色农业的发展,多霉素作为重要的无公害生物农药(Bio-Pesticide)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价值。和日本相比我国的多霉素生产水平无论在发酵单位还是产品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对多霉素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转速、配方等多因素进行了研究,希望能有助于多霉素产业的发展。

  • 标签: 发酵控制因素1 多氧霉素
  • 简介:摘要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兼、好生物接触氧化处理高浓度制浆造纸废水,色度去除率在75%;SS去除率在79%;CODcr去除率在97%。该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脱色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等特点,适合应用于制浆造纸废水的实际工程中。

  • 标签: 制浆造纸废水 生物接触氧化 启动与运行
  • 简介:摘要对梅钢3号烧结机进行富烧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富烧结效果显著。富烧结改善了燃料利用率,降低了固体消耗,提高了烧结矿铁酸钙和粘结相含量,改善了烧结矿相结构,转鼓强度提高了1.52%,低温还原粉化率RDI+3.15和还原性RI指标均得到了优化,分别提高了0.328%和0.6%。

  • 标签: 吹氧 富氧点火 氧气罩
  • 简介:摘要通过单一硫酸盐环境以及盐和硫酸盐共同环境中混凝土的浸泡腐蚀试验,研究腐蚀环境中盐的存在及其浓度变化对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内部扩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的存在可延缓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内部的扩散;盐的存在能够降低硫酸根离子含量随时间增长的幅度,且氯离子浓度越大,这种降低作用越明显。

  • 标签:
  • 简介:文章针对高氯离子污水处理装置出水的特点,实验采用低浓度重铬酸钾氧化、硫酸汞掩蔽的改进方法快速测定COD,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高含量氯离子的干扰,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该方法可以用于高盐高污水处理装置出水的水质评估。

  • 标签: 高盐低有机物浓度污水 化学耗氧量 快速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工合成煤气中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TDX-01(50耀80目)色谱柱,外标法定量,测定含量。结果表明,本方法线性相关系数0.9998,检出限0.01%,平均回收率96.2%。比目前普遍采用的奥式气体吸收法、色谱法(两阀两柱),精密度高。该方法快速、简便,适合现场测定人工合成煤气中的含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满足人们对水质的不断要求,二氧化和臭氧是今后水处理中的主要应用方向。本文对二氧化和臭氧消毒机理、氧化消毒特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

  • 标签: 二氧化氯 臭氧 消毒 饮用水处理
  • 作者: 李卓坪徐根华曹惠忠戴昕淤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11-21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11期
  • 机构:李卓坪淤LIZhuo-ping曰徐根华于XUGen-hua曰曹惠忠淤CAOHui-zhong曰戴昕淤DAIXin(淤南京科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211500;于南京大学连云港高新技术研究院,连云港222000)(淤NanjingShengkeEnvironmentalProtectionTechnologyCo.,Ltd.,Nanjing211500,China;于ResearchInstituteofNanjingUniversityinLianyungang,Lianyungang222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