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一、社会公众的期望是审计生存的基础审计活动是一种提供特殊公共服务的活动,其提供的最终"产品"是一种审计信息.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人员等审计信息使用者,会从各自对审计信息的价值取向对审计工作质量做出不同的评价,如果审计人员不承担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的职责,审计就不能够存在.现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无一不是以与被审计单位有各种利益关系的第三方的期望期望的变动为轴心的,面对社会公众新的期望和需求,审计界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固执己见.审计界应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作为唯一的和最高的目标,充分认识社会公众的利益需求是审计界生存的基础,以积极的职业姿态最大限度地、及时地满足这些期望.审计界只有迎合这些期望,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社会公众所需的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提供审计界生存的基础,才能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责,才能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从而实现"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若不迎合这种期望,审计界要么继续生存但面临大量的指控,要么失去服务对象,被淘汰出社会经济结构.

  • 标签: 审计期望 期望差 谈审计
  • 简介:一、引言近年来审计期望差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外已经将审计期望差作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的实证调研,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本文以我国审计人员与社会公众为调查对象,实证调查我国舞弊审计期望差的现状,为探索缩小审计期望差提供参考。

  • 标签: 审计期望差 实证调查 舞弊 实证研究 社会公众 审计人员
  • 简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审计人员在运用风险期望模型进行舞弊风险评估时,其行为模式与展望理论相符;但被审计单位在实际舞弊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却不符合展望理论,这种差异导致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存在总体高估的倾向。同时,在面对具有不同影响水平的舞弊风险时,审计人员对风险几率的高估程度不同,进一步高估了影响较低的舞弊风险期望值,并将过多审计资源投入实际风险较低的项目中。

  • 标签: 舞弊审计 风险评估 风险期望模型 审计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