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六届中全会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特别提出资源利用效率要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从而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引起对资源问题与会计相互关系的关注。

  • 标签: 资源会计 “十一五”规划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正>日前,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透露,即将于2006年全面出台的“十一规划是中国首次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计划”变为“规划”。国家发改委称,从“一五”到“十五”,中国注重的是产业发展,加强了农业基础地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综合国力得以增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的发展产生了失衡,一些地方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甚至还出现了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能源、资源紧张,从而给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压力。为此“十一

  • 标签: “九五”计划 地区经济 老工业基地 国家发改委 经济增长方式 区域发展
  • 简介: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循环模式转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所谓“减量化”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废弃产品或拆解后的零部件继续使用,或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使用,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资源化”是指废物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 标签: 循环经济 “十一五” 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 资源消耗 废弃产品
  • 简介:证监会主席尚福林2日在“2005中国论坛”上表示,中国的资本市场由于历史原因,一直以来“重投资,轻回报”,忽视了资本市场应有的基本功能,导致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长期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在“十一”期间,我国将通过完善市场的基础性问题来实现资本市场的飞跃.

  • 标签: “十一五”期间 资本市场 基本功能 中国 投资者信心
  • 简介:一、服务大局,“十五”时期财政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不平凡成就的年。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 标签: 财政社会保障工作 “十一五”期间 与时俱进 小康社会 “十五”时期 “三个代表”
  • 简介: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的首要标志是保证支付。受保人一旦拥有享受某项社会保障津贴的资格,那么他一定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足额支付。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终端应当保证这种支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否则,就意味着基金运行的“出险”,会导致支付危机乃至制度崩溃,进而引发社会动荡。从这个角度,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险制度亦可视为一种准金融制度,它以信用为基础,要求基金在财务上具有可持续性。这种基金财务上的可持续性是就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而言的,基金财务的可持续性,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生命线”。其实现程度进一步取决于人口结构变动,社会保障机制设计的科学性,政府的政策保障和财政资助力度等一系列因素。

  • 标签: 社会保障制度 “十一五”期间 财政保障能力 资金需求 基金运行 支付危机
  • 简介:公共财政,亦即市场经济财政,其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充分体现“公共性”。社会保障是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产物,是政府出资举办的一种公共计划,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产品,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社会保障资金需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那么,财政应该拿多少财力来用于社会保障?

  • 标签: 社会保障体系 财政保障能力 资金需求 “十一五”期间 湖北省 市场经济财政
  • 简介:建立社保制度“长效机制”是社保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20多年来,国外社保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正是为了探索其可持续性,为了寻找其长效机制的实现途径。其中,有些国家积累了许多经验,当然也有惨痛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应该吸取它们的经验教训,如何将国外的一些教训划为我们的前车之鉴,如何将国外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哪些适合我们和哪些需要进行改造?如何将之吸纳到我们“十一”的规划之中甚至吸取到我们社保制度的长期建设之中?

  • 标签: “十一五”期间 国外经验 机制 社保制度 可持续性 重要目标
  • 简介:2011年9月9日,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指导未来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提出了“十二”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会计体系及实现“十二”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若干任务措施等。

  • 标签: “十二五” 会计改革 《规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纲领性文件 会计体系
  • 简介:由陕西省财政厅组织召开的陕西财政“十二规划调研座谈会9月17日在西安举行。会议回顾了“十一”时期陕西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十二”时期陕西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 标签: “十二五” 省财政厅 座谈会 陕西 西安 调研
  • 简介:近日,宣汉县审计局会同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宣汉县经济责任审计2009—2013年工作规划》,促进经责审计在健全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科学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促进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能力等方面,更充分发挥作用。

  • 标签: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五年规划 宣汉县 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领导干部工作 党风廉政建设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财务局、武警部队后勤部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规划纲要》和《国家财政“十三规划》的有关要求,在认真总结全国会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十三”时期会计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我部制定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 标签: 五年规划 会计改革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 财政部 印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简介:财政部2011年9月9日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二”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种措施.是指导未来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发挥会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十二五” 会计改革 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 纲领性文件 基础性作用
  • 简介:<正>1983年延边各级审计机关相继依法建立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已度过了十一个春秋。十一年来,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审计机关为保护国家利益,促进廉政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开创了审计工作的新局面。国家审计硕果累累十一年来,全州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计划7551户(项),查出各类违纪金额38939万元,上缴财政6525万元,查出损失浪费763万元,促进增收节支7257万元。1985年州审计局在对州直某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发现这个单位,采取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钱柜”,伪造凭证私分国家收入、滥发承包费和奖金等严重违纪问题,查出违纪金额275.7万元,依法追回上缴国库79.1万元,州政府转发了

  • 标签: 审计机关 社会审计组织 延边 乡镇审计 内部审计工作 审计项目计划
  • 简介:当人类社会处于农业经济时代,其核心的经济要素是土地和劳动力,这种经济形态所形成的产业被祢为一次产业;当人类社会步入工业经济时代,工业产品的加工、制造和利用,则成为经济活动的棱心,其经济要素是资本和劳动,这种经济形态所形成的产业被称为二次产业。在工业经济的高级阶段——后工业社会,劳动又再次向三次产业转移。

  • 标签: 经济要素 经济形态 三次产业 会计 劳动力 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