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RFID的特征,建立了包含技术、组织和制度与外部环境三方面因素的企业RFID技术采纳模型,并对我国企业采纳RFID的情况展开实地调研。通过Logistic回归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我国目前企业RFID的应用水平还很低;有用认知、易用认知、客户对隐私的关注对我国企业是否采纳RFID产生了显著影响。

  • 标签: 射频识别(RFID) 技术接受模型 LOGISTIC回归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简介:本文从股票流动的视角,探讨含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年报披露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用。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年报披露和市场反应,对比分析了含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年报首次披露后公司股票流动的变化,剖析其对投资者买卖决策行为的影响。实证发现:总体上,含公允价值计量的年报披露增加了公司的股票流动,但进一步对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当年利润的大小分类,却发现:当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当年利润的比例较大时,股票流动有显著增加;而当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当年利润的比例较小时,股票的流动没有显著增加。这表明,客观上公允价值计量的年报披露增加了投资者关于公司价值的信息,但实际上,只有当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当年利润比例较大时,才会影响到投资者的买卖决策行为。

  • 标签: 公允价值 股票流动性 决策有用性
  • 简介:政府基金,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国家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为支持某项事业发展,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通过对近两年的政府基金调查,从基金的征收、管理、使用等环节调查情况看,还存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规定程序 价格调节基金 散装水泥 行政法规 基金征收 基金收入
  • 简介:一、前言国际专业实务架构(IPPF)将确认服务定义为,“独立评估机构之治理、风险管理及控制过程,而对证据加以客观检查”。传统的控制测试系于业务活动发生后数个月,

  • 标签: 实务 持续性 简介 咨询 评估机构 控制过程
  • 简介:通过实证研究会计稳健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关系,以及会计稳健与经济租金对企业剩余收益的交互影响,发现会计稳健与企业的剩余收益显著正相关,而会计稳健和经济租金对企业剩余收益的交互影响较为复杂,其中:稳健与研发密度、广告密度对剩余收益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稳健与企业规模、市场份额、流通股比例和资本密度对剩余收益的交互效应不明显。可见,提高会计稳健,并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经济租金收益。

  • 标签: 会计稳健性 经济租金 公司剩余收益 企业规模 市场份额 流通股比例
  • 简介:2014年注会的备考又已经开始了,笔者为大家制定了预习阶段的学习计划,但很多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制力不够,因而造成学习效率低下,自信心也很受打击。故此,笔者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一个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缺乏自律,就像汽车失去了方向盘和刹车,必然会“越轨”和“出格”,甚至“翻车”。在注会的备考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自律,那非常有可能面临明年重考一次的悲剧。

  • 标签: 自律性 备考 学习计划 学习效率 自制力 自信心
  • 简介:本文介绍了分期付款的还款明细的计算方法,然后详细介绍了计算分期付款还款明细的Excel模板的步骤。该模板将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两种还款方式都涵盖了,同时非常简洁和美观。

  • 标签: 分期付款 等额本息 等额本金
  • 简介: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与报酬不对称问题,客户需要供应商会计稳健更高并据此对供应商加以评估。本文以2007—2011年所有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显示:客户议价能力越强,客户越有能力要求供应商提高会计稳健程度,供应商也愿意这么做以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专有化投资及产品独特性强化了客户议价能力对供应商会计稳健的影响,而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弱化了客户议价能力对供应商会计稳健的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充分认识会计稳健在契约关系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充分理解客户特征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 标签: 客户议价能力 会计稳健性 信息不对称
  • 简介:企业风险的系统分析应将企业结构分析和企业行为分析进行有机结合。以《内部控制规范》为主导的风险管理框架侧重于对行流程(行为)的分析。文章阐述了企业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四个方面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了其对应的风险成因和主要表现方式。

  • 标签: 经营风险 产权结构 治理结构 组织结构 资本结构
  • 简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完善审计制度,强化上级审计机关与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

  • 标签: 审计制度 垂直管理 独立性 地方审计机关 反腐 依法治国
  • 简介:内部审计的独立应该有一个比较适当的“度”,在这个“度”的范围内,内部审计独立的提升可以增加公司的价值,超过这个度,内部审计独立的提升反而会减少公司的价值,对“最适当独立程度”的评估可以帮助内部审计确定其自身的职能定位和组织边界.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已经得到业界广泛认可,风险导向的监管理念也应该为监管机关所接受.监管机关如何才能实现风险导向的监管理念,如何才能实现与被监管对象内部审计独立建设的对接,本文对此也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内部审计 独立性 组织边界 审计集中 分类监管
  • 简介:西藏发展,是一个持久又新颖的话题。随着西藏发展迈入新的阶段,需要转变思路来切实把握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形成西藏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此,"经济金融前沿与西藏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7月22—23日在西藏大学财经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各位专家学者与西藏大学的师生共同探讨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共同思考未来的发展思路。

  • 标签: 西藏经济发展 发展关键 内生动力
  • 简介: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研究融资融券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的影响。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我们发现,对比控制组公司,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后,融资融券公司的会计稳健显著提高;当公司的股权结构缺乏制衡时,融资融券能够显著提高会计稳健;对于融资受到约束的公司,融资融券对会计稳健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这些结果表明,融资融券能够对公司的会计行为产生影响,具有公司治理效应。

  • 标签: 融资融券 会计稳健性 公司治理
  • 简介:分析复核由于其识别能力表现出良好的导向作用,本文对该技术应用至绩效审计的意义和可行进行了探讨,并以成本管理类绩效审计为例对其应用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丰富绩效审计技术、增强绩效审计导向性、提高绩效审计效率与质量提供借鉴。

  • 标签: 绩效审计 分析性复核 成本管理 审计取证 风险导向 审计对象
  • 简介:学术界和监管者普遍关注审计客户重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然而在度量客户重要时,研究者通常以来自所有上市客户(而非全部客户)的经济利益作为客户重要基数的替代指标。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的统计数据为我们考察上述度量偏差的潜在影响提供了机会。以客户重要与客户应计盈余管理问关系为检验情境,本文证据显示,是否完整度量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基数对客户重要经济后果的估计具有明显影响;同时该项度量偏差对理解事务所不同分部(office)在客户重要经济后果上的潜在差异也具有明显影响。

  • 标签: 会计师事务所 客户重要性 审计质量 度量偏差
  • 简介:2013年4月,招商银行首次推出了招行信用卡智能客服平台,又称微信银行,用户将个人信息和微信账号绑定,便可以办理信用卡申请,账单查询个人资料修改等业务,自此工行、浦发、光大、平安、兴业等银行也陆续推出微信银行服务,上演抢滩大戏。

  • 标签: 招商银行 信用卡 可行性 个人信息 个人资料 银行服务
  • 简介:流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根本风险。压力测试是针对尾部风险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巴塞尔委员会指定为识别、计量和控制流动风险的重要工具,并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愈发得到重视。首先,参考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流动覆盖率(LCR)”指标计算方法,以巴塞尔委员会对于标准流动冲击定义的7个情景作为情景假设基础,基于现金流缺口分析模型构建了流动风险压力测试模型;然后,以南京银行为例,以2012年末时点数据为基础模拟未来在可能的压力情景下该银行的流动风险状况;最后,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对该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模型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 标签: 流动性风险 压力测试 商业银行 风险测算 风险控制 流动性分析
  • 简介:企业的慈善捐赠能够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积极的社会责任表现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市场地位,获得声誉资本、组织认同,最终体现在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本文以竞争消费类行业上市公司为例,选取《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排行榜》2010—2013年上榜中220个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企业慈善捐赠与品牌价值之间的相关。研究结论显示: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较低,捐赠金额、捐赠收入比与品牌价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的慈善捐赠并没有显著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研究结果还发现,品牌价值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显著正相关。

  • 标签: 企业捐赠 社会责任 品牌价值 相关性 实证研究
  • 简介:中国证监会自2002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引入薪酬委员会制度。那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是否带来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优化?本文对薪酬委员会的建立及其独立与高管薪酬契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薪酬委员会的建立及其独立的提升都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一业绩敏感度。进一步的分组检验表明,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独立对于薪酬水平和薪酬.业绩敏感度的提升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支持了“最优契约论”的观点。与此同时,根据管理层权力大小划分后,在管理层权力较高的企业,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在提高高管薪酬的同时不能相应的提高薪酬一业绩敏感度,其独立也无法显著影响薪酬契约的制定,这些结果支持了“管理层权力论”的论点。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薪酬委员会制度在特定的情况下优化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增加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契约的有效

  • 标签: 薪酬委员会 高管薪酬 薪酬 业绩敏感度 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