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农地非农化的三个诱因:土地用途竞争配置,农地市场价格扭曲和农地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建议:完善农地市场化制度;建立新型农地产权制度;完善农地非农化相关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考核机制;建立农地保护补偿与激励机制。

  • 标签: 农地非农化 征地 经济学
  • 简介:土地非农化中必须保障农民利益陈锡根农村城市化,必然有大片农田转向非农化。以上海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上海郊区农村城市化的步伐显著加快,伴此而来的是大批农田转为非农用途。1991~1995年的5年间,政府批准的征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的...

  • 标签: 土地非农化 农民利益 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城市化进程 劳动就业 失地农民
  • 简介:耕地非农化是资源由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的转化,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越不过的一道坎,它加剧了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这一突出矛盾,使得加强耕地非农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对湖南省1997-2005年的耕地非农化过程进行分析,从耕地非农化的产生机制、实现机制和驱动因子三方面探讨了湖南省耕地非农化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减缓措施。

  • 标签: 耕地非农化 边际收益 动力机制 湖南省
  • 简介:当前,在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其基本类别、流转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法放开和规范非农用地流转对策及长远目标、流转的准入条件及具体形式、如何协调非农用地交易市场与国有土地市场以及国家其他相关政策关系等提点粗浅看法,以其抛砖引玉。

  • 标签: 农村 非农建设用地 流转
  • 简介: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以来,农地非农化过程为湖北省及各城市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用地保障,但随着农地非农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也造成农用地资源大量流失,这无疑危及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如何提高城镇化进程中农地非农化的宏观配置效率已迫在眉睫。基于宏观视角,在界定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相应的投入产出指标的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及各城市的农地非农化宏观配置效率及效率优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近五年由于审批建设占用农用地面积指标的无效投入大幅变动致使湖北省及各城市的农地非农化宏观配置效率值成波动趋势,结合数据包络分析的“投影”方法,针对土地资源要素投入指标给出了湖北省总体及各城市农地非农化宏观配置效率优化路径.指出湖北省及各城市农地非农化宏观配置效率优化需减少审批建设占用农用地面积指标数量。

  • 标签: 农地非农化 宏观配置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DEA) BCC模型
  • 简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而对于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说,他们所拥有的最直接、最能产生收入的财产无疑就是土地。所以,让广大农民依法获得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就成了保障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财产性收入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 中国人口 农民 所有权 支配权
  • 简介: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上海市乡(镇)企业发展迅速,部分集体土地被用于建厂、修路,不少农民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工人.到90年代,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乡(镇)企业又有较大发展,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实力,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 标签: 上海 农村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 土地流转管理
  • 简介:近年来,常熟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争当全省“两个率先”排头兵的目标,突出富民优先,把推动全民自主创业作为富民最重要的举措,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民富,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农民收入实现快增长。在最新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江苏省县(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常熟都位居第二。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40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超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69元。

  • 标签: 常熟市 农民收入 县域经济 城市化 就业结构 农村剩余劳动力
  • 简介: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讨论“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往往停留在拉动内需,解决产品销售困难层面上。我们认为这种政策主张在短期内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起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农村市场,把购买力的提高寄托于低效的农业是不现实的,企图在二元经济的框架内来解决我国内需不足的宏观经济难题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的目标应是减少直至消除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只有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了,人多地少的紧张关系消除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非农产业 中国
  • 简介: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据劳动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1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到今年3月底,升至3.7%。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估算,实际城镇失业率在5%~6%之间,有专家认为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实际数字可能达到10%左右。

  • 标签: 中国 就业工作 就业岗位 就业形势 发展观
  • 简介:传统上的就业困难群体一般是指“4050”人员.目前,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善使40岁以上的劳动年龄人口参与率水平有所提高.但他们仍然面临就业困难。与此同时青年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他们甚至比“4050”人员更需要政策帮扶,在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形势下,如何帮扶就业困难群体.也更应该成为积极就业政策所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就业困难群体 “4050”人员 新时期 劳动年龄人口 积极就业政策 市场供求关系
  • 简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形成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劳务派遣、创业指导、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困难群体将得到公益性就业服务。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每年将根据政府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的目标以及本地就业困难群体的状况,确定公共就业服务的任务和重点服务对象,

  • 标签: 公共 根据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就业困难群体 一体
  • 简介:本文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统计学原理的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对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给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因素分析 隶属度函数 毕业生就业
  • 简介: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辽宁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扩大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了就业总量的增长和就业质量的提高,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 标签: 城镇就业 辽宁省 就业优先战略 就业形势 扩大就业 就业政策
  • 简介: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机制,探索新的形式以提升就业工作的水平已经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我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加快高校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就业工作 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
  • 简介:就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它需要多种政策、措施以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本文结合中国现状分析了中国城镇就业风险管理方法。

  • 标签: 中国城镇 就业 风险 管理
  • 简介:摘要事物的发展规律便是分分合合、变化莫测,不仅社会形势是如此,国家机关部门儿的整改也是这样。劳动和人力这两个部门联系很多,就顺着这个形式循环往复了多年。在新中国成立的伊始,劳动和人力是两个部门。在文革之后,劳动部门属于国家计委管理,然后又特别建立了国家劳动总局;人力部门一开始归中组部管理,后来也特别构建了国家人事局。在八十年代,劳动、人力、编制和科技干部等四个部门被并为劳动人力部门;在之后的国务院机构的整改中,劳动和人力部门又被拆分;在20世纪末的国务院机构整改后,又是十年的光阴。

  • 标签: 社会形势 劳动部门 人事部门 国务院机构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