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发生在中国龙头房企万科身上的这一场大股之争愈演愈烈,在宝能系还没坐稳万科大股之际,华润就快速增持夺回大股的宝座,拉锯战仍将继续。发生在中国最优秀房企万科身上的这一场大股之争愈演愈烈。经历过君万之争的万科.对于宝能系的动机十分“警惕”。

  • 标签: 大股东 万科 中国龙
  • 简介:8月底至今,围绕万科的控股权之争还未平恩,上市房企的“股权保卫战”战火越烧越旺,他们为什么要争夺第一大股?股票市场波动频繁,一方面上市房企股价屡创新低,另一方面“门口的野蛮人”却频频叩门,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金融保险巨头们,不断在二级市场“加仓”上市房企。

  • 标签: 第一大股东 股权之争 市场波动 金融保险 二级市场 保卫战
  • 简介:本文以案例分析方法研究了借助反向收购国有股份而形成的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宏盛科技被其控股股东龙氏家族掏空的过程。研究表明,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在两权分离度畸高、缺乏股权制衡、法律对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既有动机也有条件掏空上市公司。本文建议从建立债权人治理机制和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入手,监督、遏制掏空行为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

  • 标签: 家族控股 国际关联交易 掏空
  • 简介: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潜在的私人收益(例如,更加便利的盈余操控)相关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有隐瞒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强烈动机。本文通过贵糖股份的案例揭示了在上市公司被大股控制,且股权集中的"壕沟效应"压倒"利益协调效应"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可以通过控制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人选而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监督机制失效,导致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无法得到及时的识别、披露和整改。但高质量审计师的引入,能够发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治理功能,揭露被隐瞒不报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监管者应高度关注大股控制对于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执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为高质量审计师有效发挥治理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

  • 标签: 大股东控制 公司治理 审计质量 内部控制 重大缺陷
  • 简介:股东股东会上就有关事项形成的合意并非一定就是股东会决议。股东会决议内容可能纠合多个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包括股东会决议事项,以及股东会决议事项所涉及的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协议、股东股东之间的协议等,司法应依据诉请具体内容加以识别区分,对应适用法律作出裁判。

  • 标签: 股东会决议 协议 裁判 法律关系 适用法律 内容
  • 简介:【案情简介】原告胡某系被告上海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股东。胡某称,被告从成立至今未向原告披露被告公司财务状况。为此,原告曾向被告寄送要求查阅、复制公司财务会计报表、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记录、监事会会议记录.查阅公司会记账簿及相关凭证、股东会会议决议、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的书面申请.被告至今未向原告答复.也未向原告提供上述任何材料。

  • 标签: 股东知情权 维权 侵害 企业管理咨询 财务会计报表 会议记录
  • 简介:摘要2013年《公司法》修改后设立资本认缴制度,本意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创业热情,得到了学术界很多肯定。但是这一改革也衍生出一个重要问题,即有些股东对认缴出资的期限的约定畸长,导致可能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后果,在债权人交易安全与股东出资期限利益之间如何平衡,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对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的概念、类型进行阐述,对理论与司法实践中争议的观点进行厘清,对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的适用条件及制度规范进行论述,旨在对司法实践提供思路。

  • 标签: 股东出资义务加速到期 执行程序
  • 简介: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张某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会波公司一审第三人:中瓯公司一审第三人:中园公司2002年3月,张某、董某召开股东会,决定对会波公司增资人民币1,400万元(以下币种同),其中张某增资680万元,

  • 标签: 股东出资 公司 张某 再审 纠纷 债权
  • 简介:CEO对股东的承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意义非凡,股东如何获得CEO承诺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关注重点.本文以晋商票号的股东和CEO关系为分析对象,探索股东获得CEO承诺的关键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发生作用的内在机理.通过分析,本文得出晋商票号股东能够获得CEO承诺四个主要因素:基于儒家价值观与商业能力的选人标准;授予CEO充分的结构性权力;实行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全面薪酬系统;建立内外约束监督系统.在此基础上,CEO能够自我实现、获得心理授权并进行道德自律,强化了CEO的管家行为倾向,抑制了CEO的机会主义倾向,最终建立起对股东的承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现代中国企业股东更好地获得CEO承诺有启发意义.

  • 标签: CEO承诺 股东 晋商票号
  • 简介:本文以资产专用性理论为指导,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关联交易的正面效应。通过仁和与天目两家中国药业公司的对比分析得出,如果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了具有资产专用性的关联交易,根据资产专用性理论,捆绑效应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如果具有资产专用性的关联交易不多,则可能不会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的约束力,进而控股股东便可能进行利益掏空。本文的结论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以及监管机构对关联交易的监管都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关联交易 控股股东行为 资产专用性 案例研究
  • 简介:  2006年5月,中评协在京举办了首批非注册资产评估师后备合伙人(股东)培训班,来自全国的330名学员,经过考核,多数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部分表现突出的学员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本次培训班是中评协贯彻《资产评估机构审批管理办法》(财政部第22号令)确立的资产评估机构管理新体系,针对非评估师股东举办的首次培训班.

  • 标签: 注册资产评估师 培训班 合伙人 股东 资产评估机构 合格证书
  • 简介:【裁判要旨】股东提出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请求应基于正当、善意的目的.并与其作为股东的身份或利益直接相关。否则.如果股东违反诚实信用、善意原则,为了开展同业竞争、获取商业秘密或存在其他阻碍公司正常经营行为的.公司有权拒绝其查阅请求。

  • 标签: 股东知情权 有限责任 竞争关系 公司 控制系统 正当目的
  • 简介: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旗下两家上市子公司是一起典型海外企业整合上市子公司从而回归A股的案例。本文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结合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和类似中国铝业这样超大型海外上市企业迫切回归A股市场的背景,分析了并购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的成本和收益、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得失,试图发现在这种超大型企业并购中,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如何协调。

  • 标签: 并购 控制权 大股东
  • 简介:【案情】原告:康某被告:厉澳公司第三人:邹某、周某、鲍某原告康某诉称:被告系由周某、邹某两人于2003年2月21日开办成立.后因经营不善.于2003年10月15日以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吸收原告和鲍某人股。根据合作协议。

  • 标签: 第三人 资格认定 股权确认 公司 标准 股东
  • 简介:【案情简介】上诉人(原审被告):J建设公司被上诉人(原审原告):戴某戴某为J建设公司股东之一,公司于2002年3月29日增资后.戴某持有公司11.06%的股权,但只缴纳了15万元,后一直未补缴剩余出资。

  • 标签: 剩余财产分配 建设公司 瑕疵出资 公司股东 纠纷案 请求权
  • 简介:原告:朗豪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豪公司)。被告:叶林波、叶林航。2010年4月20日、2014年7月22日,因案外人上海壹点广告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点公司)结欠朗豪公司货款,朗豪公司两次向徐汇法院提起诉讼。

  • 标签: 公司股东 有限责任 清算责任 叶林 上海 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