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为提高藏区游牧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藏区生产、生活条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藏区经济发展,提高游牧民生活水平,省发改委紧紧抓住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拉动内需,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时机.经积极争取启动了2009年青海省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

  • 标签: 牧民定居 藏区 工程 草原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生活条件
  • 简介:作为一个纯牧业县,玛曲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与时俱进,现代技术与传统的游牧方式结合,减轻了牧民负担,提高了牧民生活质量。传统的婚俗习惯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大多表现在物质层面,但宗教作用仍处重要地位。

  • 标签: 词变化 玛曲牧民 婚俗
  • 简介: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昌吉州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财政收入连年增加、集体经济日趋壮大,全州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收入也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农牧区,当前群众最盼、领导最急、难度最大的就是解决农牧民增收问题,特别是被平均数所掩盖的农牧民收入差距拉大问题:

  • 标签: 收入差距 农牧民 昌吉州 改革开放 经济总量 财政收入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推动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不断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上,国家对西藏的巨大投入同实现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加大扶贫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的新路子.

  • 标签: 农牧民增收 增收思考 西藏农牧民
  • 简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当前我区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的中心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国家保护和支持农牧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自1990年在我区实施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农牧业基础生产条件,提高了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已成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农业综合 农牧民收入 增加农牧民
  • 简介:增加农牧民收入,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各级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赤峰市情况看,农牧民比重大,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突出,全市农牧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6%。切实解决好占我市人口绝大多数的农牧民收入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是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

  • 标签: 农牧民收入 科学发展观 龙头企业 科学技术
  • 简介:近几年来,我区的农牧区经济得到了稳步增长,但农牧民的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我区大多数人口在农牧区,如果农牧业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农牧区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进而影响全区社会的稳定;如果农牧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最终实现.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尤其是农牧民现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牧区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中心任务,采取多方面措施,不断探索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把农牧民是否增收,作为衡量农牧区、农牧业工作的重要标准来抓.

  • 标签: 农牧民收入 增加西藏 收入思路
  • 简介:一、我区农牧民收入的几个特征一是地域的不同.农牧民收入有所不同。从普遍来看.纯农区的农民收入比半农半牧区的农民收入高,半农半牧区农民收入比纯牧区牧民收入高。从地区来看.盟市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和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好的地区农牧民收八比较高。二是同一地区由于经营规模不同,农牧民间的收入不同。三是引入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多的地区农牧民收入较高。

  • 标签: 农牧民增收 农牧民收入 半农半牧区 农民收入 农业基础设施 加工龙头企业
  • 简介:西藏是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80%的人口是农牧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农牧区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标签: 农牧民增收 原因对策 增收缓慢
  • 简介:甘肃省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土地总面积6274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左右。气候属寒冷湿润类型,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平均气温2.6℃,全县辖14个乡(镇),共6个居委会、65个村委会、43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91万,其中农牧业人口6.4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1.84%;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藏族人口占78.54%。

  • 标签: 扶贫力度 持续增收 农牧民 甘南藏族自治州 科技 青藏高原
  • 简介:自西藏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项目以来,西藏牧民也形成了安居点,这一项目推进了西藏农牧区的跨越式发展。但是,就牧民安居点社会管理而言,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结合西藏昂仁县宁杲乡的实际,文章阐释了开展"西藏牧民安居点社会管理问题研究"的意义,分析了目前西藏牧民安居点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牧民安居点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 标签: 西藏牧民安居点 社会管理创新 跨越式发展
  • 简介:全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贵德县大史家村、湟中县小磨村、互助县高羌村、乐都县业善洼村)共有991户,4048人,2199个劳动力,耕地面积6763亩。改革开放以来,四村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四村经济总收人732.1万元,其中二、三产业收人235.8万元,占32.2%,农民人均纯收入213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20元。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职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根据2003年度四村调查汇总表分析如下。

  • 标签: 青海 农牧民收入 职业分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务输出 产业转移
  • 简介:一、农牧民收入总量平稳增长,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2004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6元,比2000年增加738元,增长39.5%;“十五”前四年年均递增8.7%。与此同时农牧民收入的内部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其特征是:1.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尽管近年来我区农牧业持续获得好收成,家庭经营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由于国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转移支付不断增加,非经营性纯收入

  • 标签: 农牧民收入 情况浅析 我区农牧民
  • 简介:  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从广义上讲包括各种类型的农牧业合作社、农牧民专业协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牧区股份合作制企业.从狭义上理解,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各种类型的专业农牧业合作社,并把专业农牧业合作社界定为"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维护和发展成员利益、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本文是从广义上讲的"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

  • 标签: 农牧民合作 发展西藏 合作经济
  • 简介: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之后,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和农村。“三农”问题是现代化进程的羁绊,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已成为制约我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农牧民收入 农业 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