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巴塞尔协议演进是以国际清算银行(BIS)为代表的金融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对抗与妥协的结果。经济资本就相当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防破产所自愿购买的持久美式卖出期权的价格,而监管资本则可以看作监管当局要求金融机构购买期权价格。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之间背离程度一旦超出金融机构的承受水平,监管套利行为就会充斥金融市场,导致金融危机。如果金融机构经济资本的测算和配置充分考虑到系统风险因素,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趋于相同。

  • 标签: 监管资本 经济资本 监管套利
  • 简介: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矫正.现有研究表明,资本监管下会计准则对顺周期性具有强化作用.巴塞尔委员会与IASB分别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缓冲与预期损失模型,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顺周期性问题.其本质在于会计准则与金融监管目标存在内在差异性,会计准则强调“如实”,旨在及时反映经济的真实波动;金融监管强调“审慎”,旨在熨平可以预见的经济波动.因此,只有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定相分离,才能从根本上矫正资本监管下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我们建议,弱化金融监管对会计信息的依赖,对于部分科目在会计报告之外,建立单独的监管报告体系.

  • 标签: 会计准则 金融监管 顺周期性 商业银行
  • 简介:2010年以来,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迅速扩大,影子银行的形式不断变化、演进,并由此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金融监管,从而成为可能影响金融体系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信贷衍生和货币创造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是中国现阶段特殊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制度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应当辩证地看待影子银行体系的作用,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发挥其积极作用。

  • 标签: 中国影子银行 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
  • 简介: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两期模型的理论框架,分析当银行将信息不透明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卖给连续统个市场投资者时,风险自留监管的效果。基本模型的分析发现:首先,单一风险自留比例不具有普适性;最优风险自留比例与基础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交易双方的风险态度都密切相关。其次,风险自留监管会降低差资产证券化数量的有效信息含量,从而加剧逆向选择程度;而对于好资产,又存在发信号成本。本文进而从道德风险的角度证明,银行的风险态度会影响单一风险自留要求是否能够提高银行监督贷款的激励。因此,在实施风险自留监管时,政府应当结合银行和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比单一风险自留监管更好地提高社会福利。

  • 标签: 风险自留监管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 简介:本文以我国的水污染为切入点构造污染强度指标,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产业结构、总体与地区相对技术进步三个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外资进入和政府监管对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在引起产业结构向污染性行业转移的同时没有产生显著的技术促进效应,同时FDI的增加会引起本地环境监管的加强和其他地区环境监管的恶化,总体上对我国的环境状况形成负面影响.而在地区协调行动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是发挥FDI积极环境效应的关键.

  • 标签: 环境 政府管制 外商直接投资
  • 简介:“大部制”改革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及监管职能都发生了变化,监管体制呈现新特点,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明确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才是监管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之道。

  • 标签: 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体制 改革特点 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