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加速折旧政策对投资的影响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存在理论争议的话题。2014年10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六大行业的企业可以对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利用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发现,首先,相比未受政策影响的企业,受加速折旧政策影响的企业在政策实施后显著扩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幅度,且上述影响主要发生在更有可能存在融资约束的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小规模和非国有的企业);其次,加速折旧政策还提高了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表现为企业投资—投资机会敏感度的增加;最后,加速折旧政策没有降低企业的固定资产租赁与股利支付率,但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债务融资。

  • 标签: 加速折旧 税收政策 企业投资
  • 简介:乡土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回顾乡土文化现代发展历程,揭示了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乡土文化的灵魂,特别是乡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起的作用。把乡村建设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时候,发挥乡土文化这种文明灵魂的作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乡土文化 乡风民俗 乡村治理 乡村振兴
  • 简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学界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成效提供了准自然实验,基于倍差法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增长绩效,并考察制度质量与区域经济政策的交互效应对增长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比东中部地区平均高出1.8~2.2个百分点;制度质量每提高1个单位,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可增加0.6~1个百分点。基于三重差分模型的估计还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制度质量高的地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要比制度质量低的地区高出1.5个百分点。

  • 标签: 制度质量 区域经济政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这是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思想。大运河流经江苏多座城市,纵贯南北700公里,江苏也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千百年来,古盐运河哺育了泰州儿女,成就了大运河文化带泰州段“西来一水绕城流,远客千帆次第收”的繁华景象。研究古盐运河的发展历史,挖掘其中治理之道,能够更好地明确古盐运河在当代建设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基础上谋篇布局泰州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厚植泰州城市文化的“根”与“魂”,进一步凸显塑造泰州水城水乡特色优势。

  • 标签: 运河文化 实践路径 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资源
  • 简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乡村文化自信,对于乡村的繁荣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乡村家风家训文化为中心,深入浙江、安徽两省的典型乡村,探究具有不同内涵的传统家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的现状,旨在使优秀家风文化成为新时代乡村社会生生不息、凝心聚力、奋发向上的基础力量,以优秀家风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补给。

  • 标签: 乡村振兴 文化 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