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日益频繁,学者们对此开展了许多研究。然而,现有文献主要针对全体企业或者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分析,并未探讨服务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特征。为此,本文搜集了最近几年中国服务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层面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服务业企业中,中央企业偏好于采用绿地投资的模式进入发展中经济体,其动机主要是为上属集团的海外项目提供服务;非中央企业偏好于采用兼并收购的模式进入发达经济体,其动机主要是获取战略资产和市场。

  • 标签: 服务业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动机 进入模式
  • 简介:基于2005-2014年中国对120个国家的OFDI数据,利用Tobit截尾模型和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OFDI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边投资协定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ICSID管辖条款在存在征收和国有化风险的情况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与东道国签订的BIT是否生效及BIT内容是否包含ICSID管辖条款是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否进入的重要因素,但不影响投资规模。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双边投资协定 制度环境
  • 简介:影响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因素很多,不同的国家或经济体、不同的发展时段,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宏观因素不尽相同。文章基于母国角度,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实状况,主要选取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两个指标,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宏观解释变量,利用国家统计局2005-2014年十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成本、外汇储备都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地影响。文章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劳动力成本 外汇储备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 简介:传统的FDI理论如“就近集中权衡”理论认为贸易成本与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但迄今为止鲜有文献基于中国情景对上述理论命题予以实证检验。首先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贸易成本对母国企业进入东道国的市场决策的作用机制,继而利用2003—2012年中国对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投资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双边贸易成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边贸易成本的上升显著阻碍了我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平均而言中国与东道国的双边贸易成本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约1.037个百分点,中国与东道国农林渔牧部门和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成本的上升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上述发现揭示了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就近集中权衡”理论关于贸易成本与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的理论预期在中国并不成立,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更偏向于出口引致型而非水平型,其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二是从政策层面来看,要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中国与东道国间的双边贸易成本以加快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进程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双边贸易成本 投资贸易便利化 “就近集中权衡”理论 系统GMM
  • 简介: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要符合产业发展由低到高的一般经济运行规律,其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一种必然.从无锡实际看,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是推动工业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工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途径.现就无锡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如下。

  • 标签: 工业结构调整 影响力分析 无锡 经济运行规律 转型升级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旅游国际化竞争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能力以及旅游国际竞争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池州市旅游业竞争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并构建旅游国际化竞争评价指标体系对池州市旅游国际化竞争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池州市处于旅游国际化发展的准备阶段,在旅游国际化发展道路中也存在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池州旅游业必须继续推动旅游产品国际化,采取完善旅游环境建设、培养旅游创新专业人才、加强旅游市场创新等对策,不断提高池州旅游国际化竞争

  • 标签: 旅游国际化 城市竞争力 竞争力评价 池州市
  • 简介:影响港口周边企业聚集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鉴于此,探讨影响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因素,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做铺垫。

  • 标签: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 竞争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概括了中印软件业的发展状况,并应用多种指标对两国的服务外包竞争水平进行对比,中国软件外包的整体规模已经超过印度,但是在软件外包出口方面与印度则相差甚远,并结合原因从税收优惠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软件外包 TCI指数 RCA指数 SO指数
  • 简介:推算多国间购买平价(简称PPP)所用的方法繁多,本文推算的PPP是以转换可比价格的投入产出表为目的,因此PPP需满足行列整合性、基国不变性、推移性等特征。本文利用可以满足上述三个特征的GK(Geary-Khamis)法和独创的国际平均全劳动法估算了中日韩三国分产业的PPP,利用此推算结果,将2005年中日韩各产业的投入产出表转换为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并比较中日韩的经济规模和产业生产的依存结构。

  • 标签: 购买力平价 投入产出表 中日韩比较
  • 简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始于2000年,其主要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历经十五年的发展,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下一阶段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西部大开发战略 城市建设 社会发展水平 智慧 剩余经济 东部沿海地区
  • 简介:安全生产监管关系到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的健康发展,伴随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文章分析了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方式方法.

  • 标签: 安全生产监管 原因 方式方法
  • 简介:地方政府竞争引致的财政支出结构倾斜问题日益凸显,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支出对区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有何差异?通过构建MinDS-Luenberger指数测度中国20391家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Durbin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从区域企业整体视角来看,地方政府加大教育支出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改善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区域的财政教育支出具有负向空间交互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科技支出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效应并不明显;对外开放与产业高级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所有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尚不明显。

  • 标签: 地方政府竞争 生产性支出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Min DS-Luenberger指数 空间溢出效应
  • 简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正逐渐成长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而在这一进程中,恰逢从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渤海通道在论证之际,有望作为重大战略工程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所以大连应紧跟时代潮流,勇于承担国家使命,借重渤海蓝色新干线,全力打造东北亚自贸先导区.为此,本文通过透视时代背景,梳理大连的发展历程,明确将大连提升为东北亚自贸先导区的战略价值,整合大连的综合优势,分析现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借重渤海通道挺大连提升为东北亚自贸先导区的推进对策.

  • 标签: 东北亚自贸先导区 大连 渤海通道
  • 简介: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休闲经济与休闲经济竞争的内涵,从较为成熟的休闲经济竞争指标体系中,选取与休闭经济密切相关的12个宏观指标,收集整理出2007-2015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的城市,包括杭州、成都、三亚等在内共61个,借助SPSS对我国休闲城市进行因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休闲城市整体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征,少数休闲城市竞争遥遥领先,表现出较强的独特性,多数中小休闲城市竞争不强,在地理位置上聚集且差异性小;休闲城市的休闲经济竞争与该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同区域、同级别的休闲城市之间具有相似性.

  • 标签: 休闲城市 休闲经济竞争力 整体特征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随着青年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基层央行青年队伍的稳定性及青年员工对岗位的胜任能力已成为满足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履职需要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这些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青年员工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及自我实现,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路径的选择对于帮助青年员工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增强集体认同感及归属感,形成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的良性互动机制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胜任力 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 基层央行青年员工
  • 简介:十堰,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确保一库清水北送是十堰重大的政治任务和使命担当。"十二五"以来,十堰坚持"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国家生态市为统领,以确保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和服务"南水北调"为抓手,打造蓝天白云秀美车城,夯实生态文明之基,开拓绿色崛起之路。

  • 标签: 生态文明 南水北调中线 绿色崛起 工程核心 生态环境安全 国家生态
  • 简介: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一个改进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构建金融资源扭曲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非线性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探究金融资源错置对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金融资源错置并不一定完全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减损,这取决于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在我国,金融资源错置通过直接效应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减损0.8021%,并分别通过对人力资本市场、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和对外贸易市场产生抑制作用,间接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减损,减损度分别为-0.3240%、0.6335%、0.1220%。

  • 标签: 金融资源错置 全要素生产率 直接效应 间接效应 扭曲度 减损度
  • 简介: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经济依存为中华民族凝聚带来了持久活力。移民四海为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活化了中华民族凝聚。滥觞于中原的中心意识及汉字成为中华民族凝聚的重要支撑。中华大地,大江大河甚多。超越一城一池的治水,需要调动四面八方的力量。大规模的治水也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

  • 标签: 地理环境 中国 民族 凝聚力
  • 简介:基于国民经济全行业的视角,从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及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了2002—2013年间,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行业间要素配置对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结构红利",劳动力的行业配置可以解释劳动生产率提升的18.4%;相反,资本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结构负利",资本配置效应可以解释资本生产率下降的77.4%;对于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劳动结构效应持续为正,而资本结构效应则以负值为主;2008年以来,资本结构效应的严重下滑,解释了TFP增速下降的近50%,且年均降低GDP增长率的7.5%。

  • 标签: 行业结构 要素配置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
  • 简介: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这一命题本身存在错误,没有厘清价值的真正来源。但是,该命题却指出了数十年后效用价值论的诸多问题,如效用不能精确测量、效用不反映生产成本、效用要在消费中才能实现等,揭示了效用价值论在价值实现中无法确定交换比例以及割裂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缺陷。

  • 标签: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效用价值论 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