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湖北高校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体系要保障科研项目有效开展及成果转换和促进科研人员积极性及绩效评价的具体目标,将其风险点分为因管理不善和管理僵化造成两种。结合风险数据库、重大风险点分析结果,为防控管理不善风险,构建了'以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为前提、以全面风险评估为依据、以关键活动控制点为核心、以科研经费信息与沟通为载体、以科研经费审计监督为保证'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为防控管理僵化风险,结合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了与之配套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 标签: 湖北省 高校 科研经费 内部控制 体系构建
  • 简介:碳补偿是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生态补偿研究新领域。本文基于足迹理论,提出理论碳赤字的概念,对地区间碳补偿费用的核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了2017—2026年东北三省地区间碳补偿费用。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6年,东北三的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减排工作初见成效;东北三各省份的碳吸收量呈稳步上升状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2017—2026年东北三各省份的实际碳赤字均为正值,但实际碳赤字增长速度均呈下降趋势,整个生态环境朝着良性状态发展;东北三省中,辽宁为绝对碳补偿主体,吉林和黑龙江为绝对碳受偿主体,大体上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补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符合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东北三建立和完善地区间碳补偿机制,测算碳补偿费用提供合理参考。

  • 标签: 生态补偿 地区间碳补偿 碳补偿费用 东北三省 灰色预测模型 GM(1 1)模型
  • 简介:“互联网+外贸”是利用互联网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模式,跨境电商成为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实现优进优出,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迅速,互联网对我国外贸行业发展意义重大。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以来,河北省外贸行业发展呈现新的态势,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面临技术、政策和市场机遇。河北跨境电商产业在交易主体、交易平台、园区功能、公共服务、物流结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应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示范企业,大力打造交易平台和示范园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海外仓。

  • 标签: “互联网+外贸” 河北省 跨境电商 产业发展
  • 简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贵州因其特殊地理环境及其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面貌,正不断探索适合本省的乡村发展路径。在充分研究贵州“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总结出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风民风、乡村治理、社会融资等方面的建议。

  • 标签: 美丽乡村 乡村治理 “四在农家”
  • 简介:本文以湖北5个地区的台资企业为例,运用BSC&DAGF评价模型对湖北台资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价。研究认为,影响湖北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外因素有:部分台资企业仍属于传统行业、品牌建设进程缓慢、销售渠道单一、创新研发动力缺失;聚集地产业基础与营商环境未形成有效支撑、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针对评价得出的问题,从政府加强宏观科学引导和台资企业加强内部优化改造两方面提出了促进湖北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台资企业 转型升级 发展 湖北省
  • 简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乡村文化自信,对于乡村的繁荣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乡村家风家训文化为中心,深入浙江、安徽两的典型乡村,探究具有不同内涵的传统家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承的现状,旨在使优秀家风文化成为新时代乡村社会生生不息、凝心聚力、奋发向上的基础力量,以优秀家风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补给。

  • 标签: 乡村振兴 文化 家风传承
  • 简介:河道码头的建设与港口码头存在一定的差异,难度系数通常也低于港口码头。但是,河道码头的建设也应当重视工程技术的选择。笔者分析了在河道码头不同施工阶段的工程技术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工程技术的实施建议。

  • 标签: 港口码头 工程技术 河道 难度系数 施工阶段
  • 简介:钢轨焊接技术主要应用于铁路运输,近些年各行业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运输,铁路运输具有安全、高效、便捷的特点,成为人们偏爱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不断的发展,钢轨铁路逐渐实现了无缝衔接,进一步优化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钢轨焊接技术是轨道无缝衔接工程的核心,因而钢轨焊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优化,对促进轨道工程质量提升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钢轨焊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探究。

  • 标签: 焊接技术 质量控制 钢轨 铁路运输 轨道工程 无缝衔接
  • 简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之下,有必要对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集聚效果进行计量分析。其地区的衰退与复兴,与该地区的新兴产业的选择与产业体系的重组发展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借鉴前人研究的方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集聚效应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和错位发展提供一些资料借鉴。

  • 标签: 东北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 集聚效应
  • 简介:本文基于影子成本函数的SFA模型,在测度制造业要素错配程度的同时,从偏向型技术进步、所有制差异的角度对要素错配的变动进行了解释。结论表明:在制造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要素错配程度整体上呈现出缓步下降态势,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要素错配程度则相对稳定,要素市场的价格扭曲不再成为决定要素错配的关键变量,行业准入、要素流动性限制、与所有制绑定的政治红利才是制造业要素错配的关键。同时,偏向型技术进步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对要素错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成本节约效应,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则更主要的体现为技术依赖效应,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价格扭曲—要素错配”偏离的事实,也为提升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部门的配置效率,提供了产业政策设计的着力点。

  • 标签: 要素错配 价格扭曲 偏向型技术进步 政治红利 所有制差异
  • 简介:物联网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亟待集群式及产业链协同式发展,其中关键点在人力资本的时间与空间协同。以人力资本为切入点,以提升集群产业链纵向协同效率为目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从时序协同和空间协同两个维度分解物联网集群三环节间的人力资本综合效率、存量效率和再生量效率的协同情况。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始于2006年,经十多年的发展,初具集群式产业链组织形态,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根据其中11家企业2008-2015年间的跟踪调研数据,从感知、传输和应用纵向三环节展开空间协同性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5年间物联网集群三环节的人力资本综合效率、存量效率和再生量效率都呈现上升态势,时序协同性较好。在空间协同性上,2013-2015年集群三环节间人力资本综合效率显现出较高的协同特征,2014年及2015年集群三环节间人力资本存量效率和再生量效率呈现出基本协同特征。2008-2015年间,管理人才投入和集群内协同创新交流培训投入的产出效应明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群三环节间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性较大,未能有效发挥技术人才人力资本效率,R&D投入产出效率不高。

  • 标签: 物联网 产业集群 产业链纵向协同 人力资本效率 典型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