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杂合"概念与"第三空间"概念为理论视角,分析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中英属印度殖民地的文化杂合性的特点,探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两种对抗性的文化在不断碰撞、不断商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杂合性特点的文化空间对当今世界的文化认同所具有的启示性指导意义。

  • 标签: 杂合 第三空间 《印度之行》
  • 简介:<正>一、个体层次的组织公民行为Barnard在1938年提出了"想要合作的意愿",这种思想便成为了组织公民行为(OCB)概念的最早来源。而后,学者们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OCB的概念,Podsakoff等人的文章对2000年以前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DanielKatz在1964年指出,可靠的角色表现与创新和自发行为之间存在区别。Bateman和Organ于1983年在组织研究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

  • 标签: 组织公民行为 个体层次 自发行为 工作满意感 社会交换理论 结果变量
  • 简介:雕塑造型语言的形塑之美,是东西方民族艺术生活的共同思维语言,同时也是地域最广、风格最相近的共同文化语汇。其中,现代雕塑的风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从题材、形式、体量、风格、材料等方面都有着多样性的视觉呈现,观众在观览过程中,可以一饱空间造型的审美盛宴。

  • 标签: 造型语汇 抽象美 通感 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