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目标流域动脉染色解剖性肝切除的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52.0±3.7)岁。2例为肝右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肝右叶切除联合肝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1例为肝右前叶肿瘤,肿瘤侵犯门静脉右前支腹侧段,采取肝右前叶切除术;1例为肝左叶肿瘤合并门静脉癌栓,采取肝左叶切除联合肝断面门静脉断端取栓术。4例患者术中均成功实施了目标流域动脉染色指导解剖性肝切除,术后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对于合适的肝癌病例可以采用目标流域动脉染色的解剖性肝切除术。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动脉 解剖性肝切除 门静脉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基绿对比染色在含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方法含黑色素肿瘤30例,其中蓝痣10例,黑色素瘤20例,构建组织芯片。采用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漂白法脱黑色素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用1%甲基绿对比染色进行比较,应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B45、Melan A、S-100蛋白、SOX10的表达,分析两种方法对含黑色素肿瘤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判读的影响。结果经过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漂白法脱黑色素处理后,部分病例出现破片、脱片现象;HMB45的染色效果与1%甲基绿对比染色后HMB45染色效果基本一致;SOX10出现假阴性;Melan A大部分病例出现表达减弱或阴性表达;S-100蛋白表达良好。经1%甲基绿对比染色后黑色素被染成绿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棕黄色形成对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定位准确,易于判读。2例含重度黑色素的病例组织由于色素覆盖厚重,影响不同指标的显色结果判读。结论含黑色素的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采用1%甲基绿对比染色,在解决轻-中度含黑色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判读上相对比传统的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漂白法脱黑色素方法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KOH湿片法在浅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临床拟诊为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的673例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总阳性率为91.23%,高于KOH湿片法的79.20%(P<0.05),总平均阅片时间为(73.00±7.95)s,低于KOH湿片法的(89.62±9.41)s(P<0.05);荧光染色在念珠菌性尿布皮炎、手足癣、体股癣、甲癣、头癣、花斑癣各病种中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均P<0.05),荧光染色在各病种中的平均阅片时间均低于KOH湿片法(均P<0.05)。结论荧光染色有良好的染色效果,是较KOH湿片法更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常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浅表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皮肤癣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在黑色素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存档的黑色素瘤组织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苏木精对比染色后,用亚甲基蓝染液对比染色(实验组)和未用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对照组)2种方法,应用EnVision法检测Melan A、HMB45、S-100蛋白、SOX-10和Ki-67的表达,分析2种方法对含黑色素的黑色素瘤组织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结果判读的影响。结果经亚甲基蓝对比染色处理后黑色素被染成了墨绿色,与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的棕黄色对比鲜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定位准确,易于判读。黑色素和肿瘤细胞染色对比度和染色清晰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织完整度方面的评分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少量黑色素含量的组织中,Melan A、HMB45、S-100蛋白、Ki-67和SOX-10的免疫染色中黑色素与DAB的区分度均较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富含大量黑色素的组织中,因为黑色素与DAB的显色相互重叠,区分度有限,其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甲基蓝对比染色是一种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对比鲜明、不影响抗原表达及不破坏组织结构等优点的具有较高应用和推广价值的处理黑色素的方法,特别是在中少量黑色素含量肿瘤组织中推荐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滴度的结晶紫染色,并对该法进行验证。方法基于PV的半数细胞培养感染量(50% cell culture infective dose,CCID50),用结晶紫染色和酶标仪确定PV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并验证该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耐用性。分别采用建立的结晶紫染色和传统的显微镜观察法测定66批口服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将细胞板浸泡液盲传3代,观察培养物的CPE,并通过逆转录PCR确定病毒灭活情况。结果用建立的方法测定理论滴度8.00、6.00和4.00 lgCCID50/ml的PV样品,回收率为98%~104%。细胞板内和板间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0%~7.85%,同一工作日和不同工作日测定结果的CV分别不超过6.44%和5.27%,不同实验人员测定结果的CV不超过5.10%。该法测定PV滴度的线性范围为2.00~8.00 lgCCID50/ml。该法具有较好的耐用性,以不同细胞浓度(F=1.624,P=0.215)或不同培养时间(F=2.731,P=0.055)培养对PV滴度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该法与显微镜观察法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0.918。实验用细胞板的浸泡液在Hep-2细胞上盲传3代后,培养物未观察到CPE,逆转录PCR测定结果为阴性。结论建立的结晶紫染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准确度、精密度和耐用性,适用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测定。

  • 标签: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口服 龙胆紫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特殊染色(FRD)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6/E7 mRNA与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萧山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734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FRD、HPV E6/E7 mRNA和TCT检测。以阴道镜取样活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以上检测手段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734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中,病理活组织检查阳性率为9.81%(72例);FRD阳性率为11.99%(88例),HPV E6/E7 mRNA阳性率为12.53%(92例),TCT阳性率为14.44%(106例),符合率分别为93.46%、92.37%和89.92%,FRD、HPV E6/E7 mRNA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664和0.616,TCT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Kappa值为0.529。FRD、HPV E6/E7 mRNA和TCT的灵敏度分别为77.78%、75.00%和72.22%,且3种方法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5.83%,优于单独检查。结论FRD在宫颈癌筛查方面具有与TCT、HPVE6/E7 mRNA相仿的效能,且与TCT、HPV E6/E7 mRNA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灵敏度,加之具有快捷和成本低的特点,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宫颈肿瘤 宫颈特殊染色法 E6/E7 mRNA 液基薄层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 联合诊断 灵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MA)对于产前诊断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胎儿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诊断并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且行CMA检测的胎儿共13例,并评估胎儿异常核型的临床意义。结果胎儿染色体平衡易位、倒位、罗伯逊易位、小标记染色体共8例,CMA检测均未发现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胎儿衍生染色体、缺失、额外未知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共5例,4例经CMA检出致病性CNV,1例存在可能良性CNV。结论CMA可以评估胎儿异常染色体核型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情况,对产前诊断的遗传咨询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546例孕妇的羊水同时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结果共检出82例异常,其中43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包括21三体14例、18三体6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4例、染色体缺失4例、染色体重复3例以及嵌合体1例。核型分析漏检15例,包括染色体微缺失9例和染色体微重复6例。CMA漏检16例,包括染色体易位15例,性染色体嵌合1例。有7例核型分析与CMA检测结果不一致。1例核型分析为标记染色体,经CMA检测为9号染色体p13.1p21.1重复。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技术可以提高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对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对真菌性角膜炎(FK)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的FK患者147例角膜标本147份,其中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患者84例,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患者42例,病灶切除患者21例;选取11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活检组织作为阴性对照。对角膜组织标本分别行真菌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将染色完成的切片分别置于荧光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比较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不同手术方式获得的FK角膜组织以及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方法的阳性例数。结果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为60.5%(89/147),真菌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9.6%(117/147),荧光染色诊断FK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0,P<0.01),2种染色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P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5.7%(72/84),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率65.5%(5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0,P<0.01);LKP手术切除标本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过碘酸希夫染色的52.4%(2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P<0.01);病灶切除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进行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1.4%(15/21)和57.1%(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0,P=0.25)。不同真菌菌株标本间2种染色的阳性例数不同,其中茄病镰刀菌复合群、谲诈腐霉菌、烟曲霉复合群、季也蒙假丝酵母、木霉和铺叶沼兰褐莺真菌行荧光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9、5、5、1、1和1例,行过碘酸希夫染色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1、0、3、0、0和0例。11例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果。结论荧光染色技术应用于石蜡包埋角膜组织检查真菌成分较过碘酸希夫染色敏感性高,可显著提高真菌检测的阳性率。

  • 标签: 荧光染色 真菌性角膜炎 组织病理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Y染色体作为男性特有的染色体,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Y染色体结构复杂、缺少重组,其上存在大量的重复、扩增和回文序列,少量的蛋白编码基因,同时包含大量的异染色质,导致对其进行测序异常困难,并致使对Y染色体的研究成为难题。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Y染色体DNA的序列组成和基因含量的确定,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展开对Y染色体的研究。本文对人类Y染色体的结构组成与基因功能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对Y染色体相关的遗传病进行梳理,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 标签: Y染色体 Y染色体男性特异区域 拟常染色体区域 基因 遗传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经典细胞遗传学方法。为规范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适应医学遗传学技术的发展,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了本指南,内容包括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一般要求、核型分析标准、嵌合的分析、G显带分辨率的确定方法等,以服务于临床工作的需要。

  • 标签: 染色体核型分析 产前诊断 判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