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行为自有解剖和手术以来,就有关于层面或筋膜的描述。这些描述大致可以归类为层面说、筋膜说和系膜说。然而,这些学说都很难满足科学的基本范式,即描述上的唯一性、验证上的独立性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前述理论的迭代性等。近年来,我们提出并验证了"膜解剖"学说。膜解剖是广义的系膜与系膜床的解剖,背后是筋膜(和浆膜)形成的结构、其内的生命事件和普遍的秩序;广义的系膜是指,筋膜(和浆膜)包绕着器官(或组织)及其供养系统,悬挂并通向体后壁的信封样结构;解剖是指,机体内的设置(或结构)及其内的生命事件(或功能)。在膜解剖的研究和讨论中,恪守科学范式,秉持科学精神,是获得可靠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深入科学研究的准绳。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规范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恐惧记忆在经过多次提取之后,会被暂时抑制,这种现象称为记忆消退。如何减少甚至消除恐惧记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等恐惧相关疾病治疗的关键。基于巴甫洛夫恐惧调节任务的单一消退训练只能够抑制条件性恐惧记忆的表达,并不能消除已获得的条件性恐惧记忆。而基于记忆的再巩固理论所提出提取-消退范式,对恐惧记忆的擦除和改写具有更持久的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阻止恐惧记忆的返回。研究表明,提取-消退与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如谷氨酸受体(glutamate receptor,GluR)、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DAR)、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L-typ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LVGCCs)以及大麻素等密切相关,并且其效果也与提取-消退记忆阶段等因素有密切关联。目前对于提取的边界条件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行为学层面,分子机制等层面探究较少。文章从分子神经生物学层面出发,以记忆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受体及分子机制为切入点,整理近年来与提取-消退相关的机制研究,为PTSD等恐惧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号通路、分子靶点,并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条件性恐惧记忆 提取-消退 谷氨酸受体 多巴胺受体 大麻素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联合家属认知行为干预对感染性发热患者心境状态及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性发热患者8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风险防范式护理联合家属认知行为干预。统计两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抑郁、焦虑)评分、家属照护能力评分、体温及自我效能评分、干预依从性、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分值低于对照组,家属适应照顾角色、调整生活满足照顾需求、评估家人与社会资源、处理个人情绪、应变需求与提供协助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属,体温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采取家属认知行为干预及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感染性发热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调节体温,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及家属照护能力,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高。

  • 标签: 风险防范式护理 家属认知行为干预 感染性发热 心境状态 家属照护能力